马鞍山市坚持“五抓”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16.09.2014  09:56

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去年4月,马鞍山市结合实际,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在全省率先实施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探索运用信息化手段,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一江两岸”教育均衡化发展。

抓统筹谋划,高位组织推动。针对行政区划调整后,马鞍山市教育发展中呈现的城乡间、区域间、校际间不均衡现象,该市将“教育信息化工程”列为八项为民办实事之一,根据国家和省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出台了《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及其实施方案和配套细则,将2013、2014、2015年分别确定为信息化建设推进年、提升年和达标年,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牵头,市教育局、财政局、经信委、招管局等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坚持每周一调度,每月一督查工作机制,统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各县区也相应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管理机构,负责本县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推进工作。

抓标准设置,全域推进达标。该市围绕 “硬件优质、软件优良、管理优化、使用优效”的目标任务,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装备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利用三年时间,使全市中小学校园网普及率达95%,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达标率95%,生机比达6:1,师机比达1:1;建立完善市、县区、校三级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覆盖100%的学校,中心小学以上规模学校80%建成数字化校园,95%的学科教师具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为尽快对标达标,该市着力加强了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和标准的研究工作,建立健全了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检查评估机制、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并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目标管理和督导评估考核。

抓基础建设,分期推进落实。以“三通”(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为抓手,全面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重点做好了中小学班班通教室、多媒体网络机房、教师办公电脑配置,有序推进教育城域网资源及管理平台搭建,进一步扩大录播教室、电子书包建设试点及应用范围。2013年,该市在完成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共为农村中小学建设计算机教室511间,“班班通”教室383套,教师办公电脑3429台,学校网络升级200余所,为幼儿园大班配置班班通设备380套。今年该市进一步做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落实教师办公电脑5281台,计算机机房70余间,中小学班班通700套,录播教室40间,电子书包30套。

抓网络平台,力促资源共享。为构建市、县区、校三级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该市按照以点带面、示范引领、逐步推进、研用并举方式,以“两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启动建设了市级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和网络教研平台,指导县区、各级各类学校逐步建立网络教研、学生学习、师生交流平台,有序推进县本、校本资源库建设,加快形成以数字化校园为基础、与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相融合的一体化网络学习、终身学习平台,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目前,该市已利用网络资源,先后举办“信息化与专业教学”主题教研、电子白板教学竞赛、名师讲堂作品评选、优质视频资源展示等一系列活动;由和县自主研发的一套集教学管理、电子备课、视频监控及手机管理平台应用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在网络智慧教学应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抓应用培训,提升信息素养。按照“人人都会、个个过关”的要求,对各学科教师实施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截至目前,已培训教师7530人,占应参加培训教师总数的70%。围绕“班班通”设备及白板教学软件的使用,组织开展了新建“班班通”设备学校教师全员培训,使近万名教育工作者基本掌握了相关系统及业务软件的使用方法和功能。同时,分步骤推进数字化校园平台应用能力培训,使教师全面掌握网络资源平台的各项应用技能,着力打造了一支具有较高信息化执行力和应用水平的骨干队伍。教育信息化实施以来,该市通过多层面培训,多类型竞技,快速提升了教师信息应用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00余人次在国家、省级比赛中获奖,其中国家级一等奖2人次,省级一等奖20余人次,获奖人数、等次等位居全省前列。

抓投入保障,形成工作合力。为确保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落到实处,该市建立了市政府奖补、县区主体责任、教育部门组织实施的投入保障机制,持续开展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状态评估、运行绩效考评、表彰通报等活动。自2013年起,该市明确规定连续3年每年筹资约7000万元专项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每年计划安排分别是:市政府安排1000 万元、市教育附加安排3000 万元用于奖补,市财政对县区按50-60%进行奖补,县区的建设资金一次性划入教育信息化专项账户;除财政投入外,该市积极鼓励社会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采取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市场运作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加大引资力度,积极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域。截至目前,该市已投入资金近1.4亿元,实现了校园网普及率和中小学“班班通”普及率达85%、生机比达7:1,师机比达1.5:1;数字教育资源覆盖90%的学校,中心小学以上规模学校50%建成数字化校园,85%的学科教师具备了利用数字资源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谢阳 特约通讯员:柴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