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首个地下封闭式雨水调蓄池明年上岗

23.09.2015  23:55

  中安在线讯 为改善汛期合肥城区积水、内涝情况,加强雨水资源利用和生态资源利用,

  合肥市今年启动了雨水调蓄池项目建设。记者从合肥市重点局了解到,杏花公园雨水调蓄池工程已于9月22日顺利完成钢支撑吊装,标志着该项目支护结构施工全部完成,即将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预计今年底建成,明年汛期前“上岗”。据悉,这也是合肥目前最大的雨水调蓄池、全省首个地下封闭式雨水调蓄池。

  合肥市老城区排水系统以杏花、包河、逍遥津“三分天下”,服务面积分别为2.9、1.05、1.25平方公里,其中,与杏花排水系统相配套建设的杏花公园雨水调蓄池工程,就是合肥目前最大的雨水调蓄池。

  雨水调蓄池是一种雨水收集设施,一般可建造于城市广场、绿地、停车场等公共区域的下方。建设中的杏花公园雨水调蓄池“藏身”在公园水域的下方,深度为地下10米,池内长宽各48米,容积17500立方米,就像一个矩形的大水箱藏在水底。

  这样一个大水箱如何在汛期收集雨水呢?“池内的进水口直径宽达2.4米,在洪峰来临时,可最大程度地对周边区域的雨水进行收储。收储进来的雨水在池内沉淀,还能避免初期雨水中含有的杂质对河道的污染。沉淀后,将经过泵站,排入南淝河,补充景观用水。”施工单位负责人解释说,调蓄池能发挥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功能,需要时还可将蓄存的雨水加以“释放”循环利用,同时在排水调度、增强城市排水防涝能力等方面,都能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

  启动雨水调蓄池建设,也是合肥市打造“海绵城市”的一项重要举措。雨水调蓄池的主要作用也就如同“海绵”,在汛期降雨高峰期,通过抽调雨水进入池内暂存,待最大流量下降后再从调蓄池中将雨水慢慢排出,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洪峰时管道排水压力,以缓解城市内涝。

  目前,杏花公园雨水调蓄池即将进入主体结构开挖阶段,预计于明年汛期前正式“上岗”运行。调蓄池建成后,将恢复杏花公园原有的水体面积和景观绿化,因此,这一调蓄池也是安徽首例地下封闭式雨水调蓄池,其收水范围覆盖环城路以内的老城区(环城北路至长江路、环城西路至宿州路中间区域),明年汛期,合肥环城路内的老城区雨水排放将更加畅通。(记者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