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后,如何应对假日综合征?(图)

28.09.2014  12:42

  烦躁不安、不想工作,情绪抑郁、焦虑,严重的甚至腹痛、失眠……每年十一放假结束,都会有不少人患上假日综合征。专家指出,假日综合征不一定是病,治疗假日综合征应以预防和调适为主。

   提醒 小心被假日综合征“盯上”

  “一些平时在高度紧张状态下工作的上班族,一旦停下来无事可做,容易出现抑郁、失落、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科医生高莉玲说,放假之后,很多人都需要有一个心理上的适应期,一些上班族由于长期处于疲劳状态,身体得不到休息,因而很容易发生“慢性疲劳综合征”。

  外出旅游、聚会打牌、通宵上网成为很多年轻人假期的休闲方式。“此种过度的娱乐或暴饮、暴食,常常会使人透支体力,引起胃肠道不适,甚至是胰腺炎。”高莉玲提醒,在所有节后综合征中,肠胃问题是人们的最大困扰。大鱼大肉、开怀畅饮,让肠胃大受刺激,很多人在节后会出现各种肠胃问题,比如消化不良、神经性厌食等。

  “现在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一到节假日子女全部回到家中,他们忙前忙后,生活也失去往日的规律,身体得不到很好的休息。”高莉玲说,节后儿女离开,老人一下子又进入安静状态,回到以往的寂寞生活中,容易产生情绪上的焦虑。加之打乱的作息时间一时难以恢复,这时老人极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严重的会引发其他身体疾病。

  “假期结束之后,学生们或多或少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合肥市桂花园小学教师周丽丽发现,有的学生长假后明显不适应学校以往的常规要求,假期中的作业质量也得不到保证。返校后的学习效率较低,不自觉地会在课堂上开小差的情况时有出现。

   支招 可从作息饮食心理入手调节

  专家指出,假日综合征是长假后出现最多的心理与生理综合疾病,主要表现为感到浑身乏力、嗜睡、精力不集中、厌食、恐惧、孤独和出现头晕、口干舌燥、烦躁、腹痛腹泻等症状。治疗假日综合征主要是一个心理、生理方面有规律的调节。建议上班族可从调整作息、饮食、心理三方面入手应对假日综合征。

  1.调整作息,适量运动

  缓解假日综合征首先是调整作息,尤其是在假日中日夜颠倒、通宵娱乐导致节后出现睡眠紊乱的上班族,更需注意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睡前最好泡泡脚,可以消除身体疲乏,有助睡眠。

  睡眠虽然是驱除疲劳的重要手段,但假期旅行回家后蒙头大睡是错误的。每个人的睡眠是由自己的生物钟控制的,如在假期旅行中每天早晨都是7点起床,回到家却到中午才起,那么生物钟就会被打乱,人就会感到更疲劳。正确的做法是提前一两个小时入睡,坚持在同一时间起床,起床后可散散步、做做操,给身体一个缓冲期,以达到尽快恢复体力的目的。

  2.心理放松,轻松上班

  假日综合征的缓解需要一个过渡的时间,正常的工作和学习节奏会帮人完成调节,节后三天不宜超负荷工作。刚上班工作量不要一下恢复到放假前,有一点过渡时间。先把必要完成的工作完成,把不急的事情放一放,自己给自己一到两周的时间根据个人工作情况慢慢增加工作量。这样既可以高质量地完成工作,又不会给自己过大的压力而感到焦虑烦躁。

  3.清淡饮食,保护肠胃

  节日期间,往往饮食过量、生活作息紊乱,身体最先发出警告的就是消化系统。饮食方面的调理,喝茶是很好的方法,可以清肠胃。节后饮食应以清淡为主,让节日期间餐餐大鱼大肉、吃得太多的肠胃得以歇息一下,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蔬菜中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胃蠕动,调整肠胃功能。上班族可多食些富含蛋白质的豆制品、牛奶、鱼、蛋等,以助消除疲惫、恢复体力。(朱世玲、叶晓、吴碧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