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渐成打工者人生新走向

12.03.2018  16:12

  为期40天的春运今天落幕。作为最大规模的人口集中迁徙,春运是一扇观察人口流向及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重要窗口——

  人口回流释放积极信号,人力资源优势开始显现

  节后的春运,从合肥、阜阳等城市前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火车票十分“金贵”,不少人整个春节期间手机上的各类“抢票神器”都始终处于在线状态。但阜阳市颍东区新华办事处蔡湖村的王会东却十分“淡定”——在昆山一家电线企业干了十几年的他,今年选择留在家乡。

  “今年不打算出去了,留家里单干。 ”王会东告诉记者,16岁他就和哥哥一起到昆山打工,在电线厂从普工干起,一路干到领班、组长、课长,现在生产、销售、管理都能独当一面。这几年苏州制造业企业竞争压力增大,儿子也眼看要到上初中的年龄,王会东决定回乡创业。 “家乡创业成本低,政府扶持力度大,又能照顾家,我回来创业有信心。

  老家在阜阳市颍东区冉庙乡的冉献远,20年前便离家到贵州闯荡,先后做过酒店管理、工程承包,如今事业有成的冉献远已经在贵州安家,但常常惦记家乡的发展。

  去年春节回家过年,冉献远参加了当地政府组织的返乡创业座谈会,参观了家乡搞得正红火的产业园,他就坐不住了。当年,他便流转了700多亩地种植果树,干起了集采摘、旅游、农家乐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如今冉献远家的数百亩果园已经生机盎然,就等着秋季果熟迎客了。

  “现在国家大力提倡乡村振兴,投资农业正当时。从土地流转到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如今家乡的创业环境越来越好,让我坚定了回乡创业的信心。 ”冉献远说。

  如今像王会东、冉献远这样选择回乡创业就业的阜阳人越来越多,阜阳这个全国知名的劳务输出大市,正在发生悄然变化,“凤还巢”蔚然成风。截至2017年底,全市返乡创业人员累计已达3.6万人,年产值超过200亿元,在县域内就近就业农民工已达62万人,比2008年增加约40万人。

  在全省层面,人口回流态势也在逐渐显现。根据省统计局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我省外出人口回流8.5万人,占当年常住人口增量的14%。自2013年我省首次出现外出人口回流现象以来,已连续第五年出现人口回流,我省人口迁移已步入“外出人口持续回流”的新时期。

  根据安徽大学人口研究所提供的一项抽样调查报告显示,安徽流出人口回流意愿强,47.6%的被调查者有返乡意愿,除了收入因素,家庭因素成为吸引回流的最重要因素。

  “人口回流释放出积极的产业发展信号,意味着资本、技术、劳动力的回流,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正在逐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顾辉认为,安徽省的人口回流是我国产业梯度转移的结果,中西部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逐渐增多,用工需求旺盛,随着要素市场的全国流动,省内的劳动力价格也在逐渐上升,吸引了劳动力回流。同时,根据劳动力转移的推拉理论,劳动力回流的拉力在逐渐上升,吸引更多劳动力回流,对于提升县域经济,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省内流动逐渐增加,合肥等重点城市吸引力增强

  3月7日,春运已近尾声,合肥南站仍然一片繁忙,熙熙攘攘的乘客挤满了候车室,售票大厅自助取票机前,排队取票的乘客络绎不绝。

  在售票大厅前,记者遇到正准备去上海出差的赵青。赵青告诉记者,2012年他与妻子一道从上海回到合肥,现在在合肥一家大型企业做市场经理。

  赵青表示,合肥这几年发展迅猛,对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加,让他感受最深的是交通的变化。 “我经常出差,每个月至少出去两次,现在从合肥到上海、南京、武汉、杭州等城市都开通了高铁,合肥到上海的高铁每天都有五六十班,出行非常方便,基本上当天去就能当天回。

  “合肥是科教之城,无论在基础科学领域还是工程应用领域都有很强的实力,相信未来随着软实力的积累,科研优势会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 ”赵青说。

  同样看好合肥发展前景的还有陈永华。陈永华是合肥土著,毕业后一直在上海工作,5年前从上海回到合肥。 “2007年,刚毕业那会儿,我们同学去上海的不少,那时候合肥与上海工资差别还是很大的。 ”陈永华告诉记者,这几年家乡发展变化很大,就业择业的机会也很多,他回来后进入一家效益不错的种子公司上班,5年来,已经由一名销售员做到了中层主管,年薪20万元。

  “近年来,合肥市经济迅速发展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吸引了很多外来人口。 ”顾辉认为,合肥在全省的首位度在上升,目前占全省GDP约1/4,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吸引了省内劳动力向合肥流动,合肥成为全省为数不多的人口净流入城市。调查显示,2017年末,合肥市常住人口796.5万人,比上年增加9.6万人,增长1.2%;比2010年增加50.8万人,年均增长0.95%。

  随着我省经济快速发展,就业机会不断增多,农民工在省内就业的比例逐年上升。阜阳火车站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运省内客流逐年递增。 2011年春运省内客流占客发11.5%,合肥占4.7%,2018年春运(截至3月4日)省内客流占客发22.3%、最高日占40.7%,合肥占10.4%、最高日占15.1%。 “通过对管内几趟省内始发列车调查发现,50%旅客到合肥、淮南换乘高铁,剩下的旅客主要以到合肥上班、上学族为主。 ”阜阳火车站有关负责人表示。

  以产业发展带动人口集聚,优化流动人口空间分布

  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劳动力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安徽省是人口流出大省,透着观察春运人员流向这一真实而“敏感”的指标,了解外出劳动力的需求,对做好吸引劳动力回流至关重要。

  “人口回流和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只有在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吸引劳动力回流;劳动力的回流能够促进安徽省经济的发展。 ”安徽大学人口所副教授孙中锋认为,吸引皖籍人口回流和外省人口流入,关键在于以产业发展带动人口集聚,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向城镇集聚。继续推进省内合作共建园区,强化省内南北共建的机制,提高皖北地区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抓住安徽省与沪苏浙一体化发展加速的机遇,扩大承接产业转移的质量和规模,增加就业机会,引导省内人口良性流动。

  顾辉认为,虽然全省的劳动力回流释放出积极信号,但省内发展还不平衡,皖北地区劳动力人口多,但是经济发展对劳动力需求仍然不足,皖江地区私营经济发展活跃,对劳动力需求旺盛,劳动力缺口大。 “当前皖南皖北之间的劳动力供需的矛盾仍很突出,亟待建立区域性劳务对接机制,吸引更多劳动力省内流动。

  此外,调查显示,吸引劳动力回流的“拉力”因素除了就业和收入外,最重要的是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问题。孙中锋认为,引导人口回流,还应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推进城乡养老、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领域重点改革,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

  2017年,我省继续放宽大中城市落户门槛,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精简申领城镇户口手续,积极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城镇化率持续提高。2017年全省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显示,全省城镇常住人口3345.7万人,比上年增加124.7万人,增长3.87%。城镇化率达53.49%,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反映出我省空间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城乡发展趋于协调。(记者 范克龙)

   ·评论·

  把握迁徙密码,打造“蓝领高地

  2018年春运落下帷幕了,超过7000万人次的大迁徙从3月上旬开始已经逐渐归于平静。作为人口流动的大省,年年春运看似循环往复,其实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也发生着细微变化,这些“迁徙密码”敏感地折射出社会进步的方向。

  我省春运中最受关注的群体自然是外出务工和经商人员。从人员和车流量的持续上升中可以看出,人们越来越眷顾“家的方向”,再远也要看看父母、尽尽孝心,叙叙亲情、说说变化。对于这些常年在外的人们来说,这既是对一年奋斗历程的回顾,也在相互的勉励与鼓劲中,规划新一年的愿景,开始新一年的打拼之路。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随着人口红利拐点的到来,各类技能人才和产业工人,都成为支撑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春运“迁徙密码”中隐藏的这份亲情和故土的眷顾,更蕴含着集聚民智民力振兴本地经济,依托提升人力资源培育新发展优势的机遇。省相关方面在苏、浙、沪地区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47.6%的被调查者有返乡意愿,其中1/3以上表明要在3年内回归。应当说,这是我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振兴县域经济中最值得珍视的资源优势。

  近年来,皖北部分人口流出大市纷纷打出“接您回家”等亲情牌,但调查显示,有近20%的受访者表示想回家但不知道“回去后干什么”。显然,“接您回家”的举措应当更加清醒务实,不应该过多的把希望寄托在“能人”身上,而应当花更大的精力对返乡人员“扶上马,送一程”。不仅要对创业者“高看一眼”,更要体现对回乡就业的“青眼相加”。短时的技能培训很必要,但更要把职业教育的门敞开得更大,让更多年轻人有机会接受更加系统的职业教育。同时,在产教融合上迈出更大的步伐,更加突出需求导向,在培训提升技能的同时,把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工作岗位“”到他们面前。

  从春运的“迁徙密码”中还要读出的一个关键信息:作为曾经的人员外出务工大省,我省正在成为中西部地区较为集中的务工经商人员流入地。春运期间,合肥至郑州、西安、成都等方向的车票始终处于紧俏状态。这固然表明我省经济实力在提升,但更要看到,随着我省加速崛起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用工需求总量在不断上升,用工结构也在持续升级。很多企业为了留住成熟工人,包车送员工回家,创新手段让员工更有尊严感和归属感。无论省内省外的人力资源,都应当一视同仁,在随迁子女教育、满足市民待遇上急他们之所急,想他们之所想,为更多流入或者回流省内的务工者,创造成就人生价值的更大舞台,真正把我省打造成为中西部地区更具知名度、美誉度的“蓝领高地”,以更加全面均衡的人力资源优势引领更多制造业优势企业集聚,为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撑。(胡旭)

原标题:“回家”,渐成打工者人生新走向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范克龙    编辑:杨杨
皖北城际铁路网规划修改?安徽省发改委披露新进展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中安在线
淮南凤台何时“撤县设市”?安徽省民政厅回复网友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