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跟农作物“对话” 乐助种植户增收

04.01.2015  22:12

   他一直在基层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坚守农村、致力农业、服务农民,如此坚持已达25年;他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都倾注在这份工作上,昭华渐逝,白发丛生,却始终无怨无悔!他就是曾获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全省10名“安徽省农民最满意农技员”之一、安庆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王斌

  在宿松县洲区汇口广阔的田野上,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晴霜雾雪,人们能经常看到一个皮肤黝黑、戴着眼镜的中年汉子,骑着一辆旧摩托车,往来于程营汇口的路上,奔忙在田间地头查看作物生长情况。这个人一定就是王斌。

   他跟农作物最亲近

  “我一天不到地里去转转,不看看那些庄稼,心里就觉得空落落的。”日前,在宿松县汇口镇宝利鑫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基地,王斌如是说。连日来,王斌每天都要到镇内的几家种植基地转转看看,及时掌握作物生长情况,发现病虫害,并向种植户提出处理意见、建议。而与农作物“对话”,则是王斌最喜爱、也是他最拿手的事。

  工作25年来,他除了在农技站里接待前来咨询的农民,就是到地头田间对农作物进行“望闻问切”。汇口镇8万亩耕地,王斌已不知用他的双脚丈量过多少遍。无论水田旱地里的作物,他更能了如指掌、如数家珍。棉花、小麦、油菜这些洲区传统作物就不必说,就连近年来刚刚兴起的瓜蒌,王斌也是用心研究,进行试种,直到熟练掌握种植技术。

  “与农作物打交道,用不着行世故,像我这样的老实人心里就更觉得踏实。你有多少付出,它就给你多少回报,绝不相欺。”王斌感慨地说。

   他和农民最贴心

  农技服务,推广的是技术,但打交道的首先却是人。为了多接触农民群众,在长期实践中,王斌摸索出一套“坐堂接诊”与“下田巡视”相结合的工作方法——早上和中午在农技站里接待上门求助的农民,上午和下午农民都在田里劳作,他就骑着那辆旧摩托车钻到田间地头巡查问诊,哪里有农民做事他就拐去哪里。在田间碰到这个没有架子的技术员,农民都喜欢围过来跟他谈谈心,拉他到自家地里看看庄稼有没有问题。他随身带着农技服务联系卡,走到哪发到哪。许多农民都熟记他的手机号码,有问题直接在田头打电话向他求助。为了方便群众找他,十多年来,他的手机号码从来没有换过。

  对找上门来咨询的农民,王斌更是热情相待,百问不厌。有时怕群众回家又忘记了,他就干脆找来纸张把技术要点写好捎上。对特别严重的情况,王斌更是当即起身,陪农民到现场查看解决。每每看到群众焦急而来、满意而去,一种职业的自豪感油然从王斌心底升起,所有的劳累也一扫而空。他热爱农技推广工作,真诚地与农民交朋友,农民也把他当成最值得依靠的贴心人。生产上一有异常情况总是首先想到告诉他,使他对辖区内的农情动态了如指掌。因为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做后盾,如今,王斌要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从来不愁没有市场,许多群众都抢着配合他试验示范。

  “当你和镇里的书记同时坐车,车上遇到的农民朋友个个都认得你,都丢下书记只顾和你打招呼、聊农事时,你能不深深地为他们感动么?”这个中年汉子说到和农民的交情,禁不住语音低沉,有点动容。

   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目前,汇口全镇包括王斌在内仅有5名农技人员。然而,就是这区区5个人的队伍,在王斌的带领之下,合理分工,通力协作,硬是把汇口的农技推广工作搞得有声有色、风生水起。他们编《植棉手册》、办培训班、培养科技示范户、建示范基地和丰产片、在田间开展示会等等,使全镇农民觉得农技人员时时就在身边,农技服务唾手可得。几年前的“空中课堂”,更是让汇口的农技推广工作受到省电视台的关注和报道。在他们的努力下,整个汇口科学种田蔚然成风,农业生产连年丰收。

  “有几次县局领导要调王站长进城工作,他却主动提出要留在汇口,继续为这里服务。”汇口农技站农技员欧阳告诉记者。而王斌自己的话,却更形象生动地描述出他和这片土地的关系,更让我们体会到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离开田野,我就感觉心里像是被抽空了一样,就像鱼儿离开了水,无所依靠、无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