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民歌声声传四方

07.03.2019  18:41

  “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喜盈门,吃罢团圆饭,打扮去看灯,哎哟不一样……”近日,在和县江湾新城“迎新春话发展”对接会上,由省级非遗和县民歌市级传承人彭晓琴等5名歌手演唱的《闹花灯》《香椿树下等丫丫》《鞋垫花》《清水塘》等和县民歌联唱,让现场100多名观众大呼过瘾。说起和县民歌的历史,手里拿着2017年出版的《和县民歌词曲集》的彭晓琴介绍,溯本求源,和县民歌可追溯到30万年前的远古时代,先民们围猎野兽的吆喝、搬运猎物的号子,就是和县民歌的最初雏形。

彭晓琴表演唱和县民歌(资料图片)

  和县民歌是和县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同时和县地处江淮之间,独特的地理优势造就了和县民歌豪婉兼备,不仅具有江南水乡的秀美韵味,也兼有高亢激昂的北国风味,具体表现为号子、山歌、小调等,内容为劳动生产、爱情、民俗等。它与时代、生活息息相关。彭晓琴说起和县民歌,高兴得唱了起来。

  彭晓琴于1994年从安徽艺术学校民族声乐专业毕业,被分配到和县文化馆从事群众文化活动辅导,2004年第一次接触和县民歌,《姐叫情哥你放心》《四双红绣鞋》《打茼蒿》《打菜薹》《打莲湘》《划龙船》《车水山歌》等民歌,让她徜徉在民歌的海洋中,为了唱好和县民歌,她虚心向当地专业人士仝道和、高光仁等学习演唱时字与字间、咬字、气息、情感等处理技巧,“为了唱好歌,我跑到巫世才老师家,向他一句句的讨教学唱。

  2014年,和县民歌入选安徽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县民歌的发展,得益于仝道和、仝茂亚、巫世才、高光仁等人的孜孜追求与默默奉献,他们不断对和县民歌搜集、整理、改编,使一批新创作的民歌得以面世与传唱。

  自小喜爱黄梅戏、京剧、豫剧、庐剧的彭晓琴,在演唱实践中,想把戏曲里的演唱特点运用到和县民歌中,她向和县东路庐剧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武道芳学习《打菜薹》等民歌的演唱方法。“武老师唱的《打菜薹》,与众不同,非常好听。一听就知道是她唱的,辨识度较高。”彭晓琴说。她想着,既然武老师能把戏曲中的一些韵味应用到民歌中,武老师能用,那她也可以用。

  此后,她下乡找当地民歌手,听他们原汁原味的演唱,从中了解歌曲背景、曲音调式及歌曲意境,博采众长,为其所用。

  说起获得的荣誉,彭晓琴说,2003年,她表演的民歌《姐叫情哥你放心》在原巢湖市中青年歌手大赛中,获民族唱法二等奖;2004年参与演唱的《四双绣花鞋》,在第六届安徽省花鼓灯会上获二等奖;2008年,演唱的《火红的日子开了头》在安徽省第四届农民歌会上获二等奖,2008年11月,在首届中国农民歌会文艺汇演中获银穗奖,2012年,演唱的新民歌《幸福生活万年长》在华东六省一市新红歌大赛中获银奖。

  为推广和县民歌,彭晓琴与其他和县民歌传承人一起,常常下乡辅导,并参与每年举行的“和县民歌进校园”活动,到全县中小学校,教学生们唱和县民歌,原生态地示范演唱,让学生们乐意听乐意唱。“希望能让和县民歌传唱得更远。”彭晓琴笑着说。(常兴胜)

聚山纳川 一马当先—马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