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转播】忏悔录│永远不要吸食第一口 —— 名艾滋病吸毒少女的警示

18.05.2015  15:39

吸毒者档案: 梅子,1994年生,安徽蚌埠人,2014年8月,因吸食毒品,被送至省南湖戒毒所接受为期2年的强制隔离戒毒。这名仅20岁的花季女孩不仅吸毒,甚至还感染了艾滋病……

采访手记: 20岁的年纪,是最青春灿烂的时光,而她却卷入了有“”人生。

童年

两岁的时候,梅子的父母离异了,父亲从此消失在她的生活中。后来母亲外出打工,她就和年迈的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由于老人没什么文化,对梅子也谈不上什么教育。而妈妈要每隔两三年才会在春节时回家一次,但也只是很短的时间就又要外出打工。

那时见到妈妈,开心吗?

无所谓,已经习惯家中缺少一个人……她来了反而觉得家中多了一个人。

当被问及这个问题时,梅子虽然回答平淡,可她的眼里却闪过一丝泪光。

由于缺少家庭的关爱和教育,梅子她被老师、同学当做“坏学生”,在学校经常和同学发生争吵,学习成绩也是倒数。

初二的时候,母亲把她带到了打工的地方——福建上学。因为习惯了无拘无束的生活,她很反感母亲的管教,母女之间的矛盾也越积越深。直到有一天,梅子再也不愿意上学,并偷偷在当地一家理发店找了一份工作。母亲因为拗不过她,也就默许了。那年梅子才14岁。

初恋

在理发店工作时,梅子遇到了阿强,一个比她大5岁的男孩。没多久两人便开始了同居生活,半年之后梅子怀孕了。少不更事的两人决定结婚,但却遭到了梅子妈妈的强烈反对。

妈妈说服不了梅子,无奈之下,只好劝说阿强,第二天男孩阿强便离开了梅子。时隔半年,阿强就相亲结婚了,那时的梅子痛恨自己的母亲,总以为是母亲拆散了自己和阿强。

直到后来有一天,母亲告诉她,那一天自己对阿强说的是,现在梅子还小不适合结婚,让他等到梅子20岁的时候再结婚,可是阿强不愿意等,这才离开的。知道真相后,梅子才觉得自己很可悲,她说“那时真的是太小,不懂事,不知道什么是爱情!”说这话时,她的眼神中流过一抹哀伤。这段少年时的感情给她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口,一直深埋在她的心底。

 

吸毒

阿强离开的那段时间,梅子的精神状态极差。放心不下的妈妈还特意让几个姨妈都来劝梅子。可是,梅子并不领情。她说,每次站在马路旁边,看着来来往往的车,想到她们唠叨的话,真想自杀,那年她16岁。

迷失了自我梅子就此开始了放纵的生活。抽烟,喝酒,出入各种娱乐场所。她说,当时年纪小,就是想想疯、想放纵,整天游荡在花花世界、灯红酒绿之中。面对妈妈的劝告,梅子也置若罔闻,当时的她如脱缰的野马,难以回头。

后来,在一次聚会中,“朋友”引诱梅子吸食了第一口毒品。谈到吸毒的原因,梅子说:“开始是坚持不吸的,潜意识里我也知道毒品并不是个好东西,可是后来‘朋友’一直劝一直劝,我不好意思,就吸了。”她的逻辑是“朋友”平时都在一起玩,关系不错,劝一次两次好拒绝,劝多了仍不吸,会感觉不够意思。

一次两次之后,梅子便觉得无所谓了,毒瘾也形成了,面对每日高额的开支,梅子开始出卖自己的身体换取毒资。2013年,梅子和一名吸毒人员同居,梅子说艾滋病就是被他传染的,那年她19岁。

现在想想,那时的生活就像是个泥潭,怎么都上不来,那时只顾着吸毒了,从没有想过未来。”“现在好想像正常人一样,过平淡生活。”梅子说。

 

忏悔

2014年8月,梅子因为吸毒在被强制隔离戒毒期间,被检查出感染了艾滋病。她恐慌、害怕,无法接受现实,甚至想自杀解决问题。为了帮助她树立生活的信心,戒毒所女民警每天轮流找她谈心,关心照顾她的生活,帮助她消除自卑感。“在这里,民警就像家人一样照顾我们,没有歧视,这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梅子还说,戒毒所里开设的艾滋病知识讲座、心理辅导等课程,也让她重新认识了艾滋病,给了她活下去的勇气。

梅子现在的表现很好,心态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经常参加所里组织的文体活动。前不久和我们所内的女民警合演的舞蹈,还获得了二等奖。”南湖戒毒所凤凰山大队的民警说,现在梅子对母亲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为了不让母亲担心,梅子前期并不同意让母亲来这看她。后来因为母亲的坚持,她就妥协了。母亲第一次来看她时,梅子还担心母亲从戒毒所的外观标示能看出这是艾滋病学员监区。直到民警告诉她,这里的外观和普通的戒毒所没有区别,她才放心。

梅子说,再过两个多月,就要重返社会了,如今她感觉自己所向往的生活其实并没有那么远,只要走出了过去,她仍是善良而又开朗的梅子。

如果童年没有缺失父母的关爱,如果青春期能得到足够的关心与引导,如果没有那段早恋,如果早恋后的处置方法得当,梅子的人生或许不会是这样!

 

警示: 南湖戒毒所凤凰山大队副大队长陈文花介绍说,现在,吸毒呈现出低龄化发展的趋势,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又与吸食毒品有着很大的关联,家庭、学校和社会要更多的关心和教育孩子,给予他们更多心理、情感上的支持和关爱,让孩子们有能力,有勇气在诱惑和毒品面前说不,永远拒绝吸食第一口。而对于吸毒人员来说,更需要社会家庭全方面去做工作,形成强大的社会关怀氛围,帮助戒毒者在人际交往、精神寄托等方面建立脱毒的圈子。(文中学员均为化名)  (图 琦楠 部分来源网络  文 吴增彦)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