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县:80后高中教师的新疆情

22.08.2014  10:34

一位普通的高中教师,牺牲个人和家庭幸福,主动请缨赴新疆和田地区支教,用青春和汗水,释放出青年人最宝贵的正能量。他就是今年4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利辛一中化学教师侯纯广。

2005年,立志投身教育事业的侯纯广本科毕业后,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母校利辛一中,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任教期间,他一心扑在三尺讲台上,阅读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刻苦钻研教学方法,很快在青年教师中脱颖而出。2010年底,安徽省援疆计划开始实施,亳州市需选派一名优秀化学教师赴新疆和田地区支教。面对一些青年教师的刻意回避,侯纯广却激动不已。侯纯广回老家同体弱多病的父母商量,做通怀孕7个多月的妻子的思想工作,第一时间向组织递交了申请书。

2011年正月十三,侯纯广怀揣着领导和师生们的嘱托,告别未满月的孩子,毅然踏上新疆和田地区实验中学支教的旅程。迎接他的,不仅有干部群众的热情、孩子们的期待,还有严重的水土不服,但侯纯广不曾有一丝动摇。他说,只有在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青春之花才能绽放得绚丽。

忙碌是打发时间最好的良药。和田地区实验中学位于玉龙喀什镇,距侯纯广住的地方有十三四公里,到学校通常需要花费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在冬季,早晨吃过饭时,天还是黑蒙蒙的,侯纯广走出住地,走向315国道。跨过玉龙喀什河,进入洛浦县,就到了支教学校的所在地——和田实验中学。

看到侯老师,孩子们欢呼雀跃地涌向他。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跟他成了亲密无间的伙伴。侯纯广带的是两个双语班的化学课,班内全是维吾尔族学生,他们的汉语水平差,很多词不知道啥意思,俗语和谚语就更不用说了,而化学课中很多都是专业术语。每次备课,侯纯广都要搜肠刮肚找一些他们能听懂的词汇,把语速放慢。遇到他们不理解的词,就写下来,注上拼音,专门讲解。

侯纯广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反复回顾和所授新知识点相关的旧知识点,并针对每个学生的薄弱点有分别地布置作业。为此,他常常废寝忘食,一忙就是半夜。“总想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全部知识都交给学生。”是他经常挂在嘴上的话。就连他母亲左腿摔伤住院治疗,侯纯广只是电话安慰,从没耽误孩子们一节课。让侯纯广欣慰的是,他所带的两个班的化学成绩在全年级位居前两名。一年支教期满后,侯纯广主动提出再干半年,用自己的青春热血书写利辛一中援疆支教的多彩篇章。因此,侯纯广被和田地位、行署授予“优秀援疆教师”,被安徽省驻新疆援建指挥部授予优秀援疆干部人才”。回校后就被任命为利辛一中团委副书记。(许明亮 特约通讯员:侯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