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合肥私有文保单位:修缮面临难题(图)

25.05.2016  17:10
摘要 记者从合肥市文物管理处了解到,目前全市共有317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21处。

  ○孟氏祠堂里的百年石雕

  ○李氏祠堂匾额

  作为省级文保单位,巢湖李家大院何时“枯木逢春”的报道见报后,引发公众对合肥文保单位维保现状的关注。实际上,面临这种困境的远不止李家大院。

  连日来,记者兵分多路,对全市私有文保单位维修现状进行了调查。维保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和宗族捐资,但更多时候“吃不饱”。

  家族人自己筹资 李氏宗祠逐渐得以修缮

  肥东李氏宗祠,因是清末名臣李鸿章出生地而被众人熟知。这座占地约1.2公顷的宗族祠堂,有“柳荫塘”、“棣华书屋”和“沧浪亭”、明代建筑“熊砖井”,以及李鸿章之母曾耕作过的“麻大田”。2006年,李氏宗祠经申报被确定为市文保单位。但这座历经数百年的宗祠的日常维修几乎全靠族人捐资来维系。

  肥东县文管新局肥东祠堂研究会会长李光熙,是李氏宗祠的后人。2003年,李光熙带头发起捐款维修祠堂的号召,那时候的李氏宗祠还不是文保单位。据李光熙回忆,整个宗祠破旧不堪,支撑宗祠的梁柱出现裂缝,原有的木制顶棚已经腐烂。“外面下大雨,祠堂内就下小雨,积水还淌不出去。”为了能让宗族祠堂重现光彩,李光熙自掏腰包两万余元进行维修,在他带领下,家族其他成员也慷慨解囊。

  “整个维修下来花了好几个月时间,族内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修缮过的祠堂虽然不如现在光彩,但好歹也能遮风避雨。”李光熙告诉记者,这所建于明末时期的祠堂,在2003年前只经历了两次大型的修缮——一次是清初的整体修缮,一次是清末时的局部扩建,“2003年的这次修缮,算得上是第三次大型修缮,族里十三个分支都派代表参与了讨论。”

  2006年,文保专家在文物部门的陪同下来到李氏宗祠考察,经过申报审批等繁琐手续,李氏宗祠被列入合肥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时至今日,李氏宗祠经过十年修缮早已不是当时的模样。据李光熙介绍,这些年宗祠的日常修缮鲜有申请文保维修资金,大多依靠族人捐资捐物。“申报程序复杂,修缮工作又迫在眉睫。”

  这个被家族守护的宗祠,依然面临一些需要修缮的地方。“瓦片破损,防火墙等还需要修修补补,但现在家族没有钱了。”李光熙告诉记者,等到特殊的宗祠节庆,再号召大家关注下宗祠。

  [1]  [2]  下一页 来源: 合肥晚报     作者: 乐天茵子 韩婷 高勇 阮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