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用心呵护生命的花朵

27.06.2014  10:28

学生安全工作,直接关乎青少年学生能否安全、健康成长,关乎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近年来,全市教育系统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校内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层层落实安全责任,校外紧密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家校合作,积极探索建立校外成长共同体,将各项安全工作措施落到实处,为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编织了一张安全防护网。

全方位宣教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安全无小事。孩子的安全,牵动着每一位家长、每一位办学者的心。合肥市将安全意识教育作为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的突破口,紧紧抓住学生群体这个主要教育对象,将安全宣传教育纳入中小学校教育体系,纳入素质教育内容,保证课时和效果。

安全疏散演练

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预防传染病、防溺水、防踩踏、防灾减灾、毒品预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合肥市“一月一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覆盖全市所有中小学和广大师生,有效提高了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自救自护能力。

当行人在路口遇到交通警察指挥手势与信号灯指示不一致的情况时,正确的做法是什么——这是2014年安徽省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大赛的题目之一。合肥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2014年全国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网络竞赛活动和全省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大赛活动。通过竞赛向中小学生普及和宣传交通、消防、游泳、用电、饮食、地震、气象、网络等方面的安全防范知识。

安全教育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学校日常教育管理中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近年来,合肥市探索出各类安全演练管理模式,指导学校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和修订,使之有明确的可操作性和广泛的知晓率,要求每校每学期组织不少于一次的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各地各校已结合“第19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和“5·12”全国防灾减灾日活动,开展了2215场次防灾减灾、消防、突发事件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网格化”管理确保校园安全无死角

今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多次召开安全工作专题会议,狠抓安全责任落实,督促学校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明确每一个岗位的安全职责,将安全责任逐条细化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教职员工、每项具体工作。针对季节特点、特殊时期、重要节点,市教育局下发了20多份文件和安全预警通知,全面部署校园及学生安全工作,对校园安全实行“网格化”管理,督促学校(幼儿园)落实安全措施。

安全知识讲座

与此同时,明确列出工作重点,对校舍安全、学生上放学交通安全、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等予以重点关注。据介绍,合肥市已坚决停止使用经鉴定为D类危房的校舍,加强由汛情和极端天气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避险防危;建立学生交通安全保障体系,强化校车安全管理,积极推广肥西县校车保障服务新模式。加强对学校组织学生春游、研学旅行等社会实践活动的安全监管,规范校园交通秩序,确保校内交通安全。完善学校门口交通安全设施,配合交警部门继续开展“一校一警”制,在车流量大的197所中小学设置交警护学岗;严格学校门卫管理制度,保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突出抓好防溺水工作,广泛组织开展防溺水“十个一”安全教育,做好家校对接,加强水域管理和日常巡查;健全学校安全工作台账,全面推进学校消防“四个能力”建设,加大了床位在1000张以上寄宿制学校、床位在50张以上幼儿园的火灾高危单位和学校重点场所安全管理力度,加强夏季用电安全管理,强化学生宿舍特别是高层学生公寓等重点场所的管理;积极改善校园内的环境卫生,严格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有效预防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做好特异体质学生的档案建立和管理工作,通过心理健康咨询、尊重生命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学生和家长的心理疏导,缓解释放学生心理压力,对心理异常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

排查治理并重让安全隐患无处藏身

今年以来,市教育局针对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和民办非学历培训机构,在全市教育系统组织78个检查组开展了5次校园安全大检查。

安全宣传上墙

为做好合肥市夏季校园及学生安全工作,5月28日起,市教育局组织了由机关处室主要负责人带队的检查组,按照“查隐患、抓整改、重落实、保安全”的要求,检查涵盖校园安全各方面,各类事故灾害风险点,各类安全稳定隐患共13项32个内容。检查组赴各县(市)区和市管学校进行了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奔主题的突击式安全检查。从检查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校、幼儿园普遍重视校园安全工作,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谋划较细,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校园井然有序,教育教学氛围良好。对发现的少数问题和隐患,检查组当场反馈,“找出一个问题、提出一条建议、采取一条措施、增加一分安全”,督促相关学校限期整改薄弱环节。

6月11日,合肥市政府又组织了由市校舍安全长效机制联席会议、市校车安全管理联席会议、市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组、市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领导和专家组成的6个检查组全面检查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市教育局扎实开展第十一个事故隐患排查月活动,做到边排查边治理,定期排查与动态排查相结合。指导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做好日常安全隐患排查,坚持隐患月查月报制度,对排查出来的隐患进行登记上报;在重大节假日前后,全方位开展校园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设备设施安全和校园周边治安综合环境隐患排查,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不留死角盲点,力保校园安全;坚持“谁有隐患谁整改”的原则,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治理,对学校上报的较大隐患,要求学校能办到的及时进行整改治理,学校单方面难以做到的由市教育局协调解决。

今年以来,各市管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率达95%以上。

因时制宜打造无缝对接的安全链条

合肥市不仅关注学生校内安全,更针对节假日尤其是暑期的特点,因时制宜,打造“学校—家—社会”无缝对接的安全链条。

市教育局加强预防溺水工作的研究,按照“早部署、早开展、早预防、早落实”的原则,周密部署预防溺水工作,从规范管理、落实责任抓起,从重点防范、隐患整改入手,将预防溺水教育工作要求和任务落实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校长,做到有“工作部署、文件要求、检查督查、专项考核”,对过程性材料及时留存做好“痕迹管理”。并将职责和任务落实到学校各管理部门、班主任和学科教师,认真落实“十个一”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开展暑假前的集中安全教育,加强学生游泳安全警示教育,宣传到每一位学生。布置预防溺水教育专题作业,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私自下水玩耍的极端危险性,学会正确的自救互救方法。通过积极开展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和暑期安全大家访活动,多种渠道落实家长家庭教育和校外监护责任。不断健全联防联动工作机制,构筑校外水域监管防护网。

随着合肥市进入汛期,强降雨、洪水、大风、雷电、泥石流、山体滑坡、高温、高湿等自然灾害对校园及学生安全工作影响较大。市教育局立足防大汛,突出防汛重点,及早准备,健全完善学校防汛应急预案,切实加强汛期学校安全工作。针对汛期到来极易造成的山体滑坡、山洪、泥石流、校舍基础浸泡、地基下陷、墙体酥松、屋顶漏水等不安全因素,对学校周边山体、渡口、桥梁和校内校舍、围墙、设备、设施安全等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治。重点关注地势低洼、滑坡地段、河道附近的校舍安全排查,确保排水设施畅通。对学生上下学途中的险情隐患进行认真调查,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和驾驶人员汛期安全教育,保障学生交通安全。重点对学生进行防溺水、防疫病、防山洪、防交通事故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师生的防汛意识,增长防汛知识,增强防范应对意识,提高自救互救和逃生能力。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严禁中小学校以任何名目利用暑假组织学生集体上课或补课,禁止中小学校为社会上各类补习班提供教学设施或场所,不擅自组织学生参加夏令营等集体户外活动。加强应急值守,完善应急预案,遇有重要紧急情况,能快速反应,妥善处置,确保广大师生安全度汛。

一系列扎实有效的行动,为中小学生打造了一条完整的安全链条,编织了一张安全可靠的防护网。合肥市还将一如既往、警钟长鸣、坚持不懈,把工作重心放在防控上,注重抓早、抓小、抓苗头,坚决杜绝校园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全面建设平安和谐校园。(特约通讯员:马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