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滨湖将建国内首个“全能源式”能源站

02.04.2015  14:07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文,把合肥列入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专项试点城市,全国仅8个,合肥成为安徽省唯一入选城市。入选之后,合肥将拿出哪些项目进行合作?此次入选,对合肥有何意义?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昨日进行了采访。

  欧美低碳技术都将为合肥所用

  “本次列为中欧低碳城市合作项目试点,对合肥主要有三重意义。”合肥市城乡建委建筑节能与科技处负责人于飞介绍,首先,可以促进与欧洲国家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的合作和交流,承接其低碳环保的理念、观念;其次,为合肥市相关人员提供技术培训;再次,合作实施一批具体的低碳项目,进一步提高合肥低碳城市建设水平。

  据了解,本次入选试点,意味着今后欧洲和美国的低碳理念、技术,甚至失败的教训都能够为合肥所用。

  将建国内首个“全能源站”项目

  入选中欧试点后,合肥计划拿出哪些合作项目?

  据悉,目前合肥初步计划申报3个合作项目。其中,滨湖区域能源中心项目是其中之一。

  据介绍,能源站项目在国内并不罕见,但合肥拟建的能源站,既利用地源热泵,还利用污水热泵,又有冰蓄冷、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和太阳能光伏分布式能源,可以说是现有清洁能源利用的“集大成者”,这种“全能源式”利用方式建成的能源站,目前在国内独一无二。

  根据初步计划,能源站服务范围为滨湖新区徽州大道、杭州路、包河大道、南宁路围合范围,目前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

  此外,合肥还计划与欧方合作,建设一座标准为三星级的绿色建筑。同时还有污水处理项目PPP,这在合肥也是一项“新生事物”。(市场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