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新兴产业成转型升级“主引擎”

08.06.2015  09:57

  前些年,集成电路对合肥人来说还是一个“高大上”的新名词。短短两年时间,合肥引进40余家国内外优秀集成电路企业,总投资高达数百亿,全方位扶持做强“合肥芯”。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成为推动合肥经济平稳增长的“主动力”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引擎”,前4个月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817.91亿元,占全省三成以上;实现增加值219.12亿元,增长27.9%。

  今年,合肥市把《关于聚焦重点领域产业推动创新转型升级发展的指导意见》作为市委的1号文件,明确提出,坚持创新驱动、龙头引领、开放集聚、平台支撑、示范应用、环境保障“六个强化”,实行资金、技术、人才、政策“四个汇集”,聚焦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产业、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和高技术服务业“4+1”重点领域,加速把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

  “一个好的龙头企业,往往可以带动一个产业的崛起。 ”合肥市发改委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前4个月,合肥液晶显示屏产量突破8530万片,同比增长33.3%;笔记本电脑产量达到585万台,同比增长53.1%。在其带动下,合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51.5%,高于规上工业增速40多个百分点。年内,随着10.5代线的开工建设,合肥将成为全球唯一拥有3条高世代线的城市。“十三五”期间,合肥计划再累计投资1000亿元,产值突破2000亿元,届时合肥有望建成国际一流的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区。

  围绕支持光伏产业发展,合肥市以“应用”为突破口,在全国首创光伏扶贫下乡工程,成为了全国首个出台度电补贴政策的城市,建设国内首个分布式光伏示范区并网发电项目,全力打造“全国光伏示范应用第一城”。今年前4个月,合肥光伏和新能源增长仅次于电子信息,增长34.6%,高于规上工业24个百分点。如今,合肥光伏产业除了拥有晶澳、海润、通威、阳光电源、彩虹光伏玻璃、中建材等一批龙头企业,还培育出了像微纳电工等一批极具成长力的企业。前不久,微纳电工与中国仓储协会、中国华电集团达成逾4000亿光伏电站的投资战略合作协议。

  合肥已被业界公认为集成电路发展的一匹“黑马”,今年有望实现历史性突破,目前在建项目41个,总投资559亿元,在谈或谋划项目30个,总投资1170亿元,富士通、力晶半导体等一批制造和封装项目启动。到2020年,新增投资1000亿元,产值达到500亿元,“中国IC之都”正冉冉升起。(记者 张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