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11.08.2015  05:35

  “有了这副助听器,我也可以生活在有声的世界里了! ”包河区曙光社区的高龄独居老人贾荣禄,最近满是皱纹的脸上挂满了笑意。在合肥市今年第二季“圆梦微心愿”认领对接仪式上,55个“微心愿”全部被该市经信委67名机关党员志愿者认领。近年来,合肥市不断探索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具体途径,为一大批群众解了“燃眉之急”。

  去年以来,合肥市全面开展市直单位与城乡基层“四联四定”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工作,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四联”,即市直单位党组织联系村、联系社区、联系非公企业或社会组织党组织,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户;“四定”,即定点、定时、定人、定事开展服务活动。按照统一部署,每个市直单位党组织结对联系社区、村和非公企业,党员干部结对联系贫困户,县处级以上党员干部每人至少结对1户贫困户。原则上每个单月固定1天作为联系服务日,市直单位党组织组织党员干部到联系点开展服务活动,每年到每个联系点不少于2次。今年6月,合肥市房产局工作人员与蜀山区琥珀街道翠竹园社区举行对接仪式,他们走上“楼长助理”的岗位,发挥在职党员的作用,每月定期进社区履行职责,协助楼长做好小区的管理服务工作,受到社区群众的好评。

  “只有走进基层,才能了解基层诉求;只有融入群众,才会知道群众冷暖。”合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汪卫东说。在“四联四定”活动中,合肥市注重督查,建立长效机制,严格报到、记实、评议等制度,通过双重管理、双向约束,从而确保机关党员从“身入”到“心入”,提升了机关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本领,也使一大批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目前,这一活动已全面延伸到县(市)区直单位。据统计,截至目前,合肥市、县(市)两级709个机关事业单位,共结对联系1262个村、419个社区、995个非公企业(社会组织)。2.58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占在职党员总数91.6%。结对帮扶贫困户1.1万户,其中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结对联系1309户,认领服务岗位8213个,解决群众困难7884件,化解基层矛盾3209件,提供帮扶资金5221万元。

  【编后】

  合肥市大力推进“四联四定”,让机关党员干部走出办公室,拓宽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助推党员干部养成调查研究、求真务实的作风,在深入一线的实践中加强修养、增长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