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多举措推进国家级学校品质提升试验区建设

08.05.2015  11:18

2014年12月15日,合肥市教育局收到了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发来的函件。确定合肥市为国家级学校品质提升试验区,教育部将请有关专家对试点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导。

合肥市被确定为国家级学校品质提升试验区并非偶然。近年来,合肥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强力推进教育改革,取得显著成绩。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学校规范管理水平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全市教育进入由硬件投入向内涵发展、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高、由“好上学”转向“上好学”的转型期。

学校品质提升是学校通过文化建设、内涵发展等提高教育的品位与质量,最终表现为学生自身的学习生活质量和他们对社会进步担当、贡献程度的提高。实施学校品质提升,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服务的迫切需求,是合肥“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合肥市学校内涵发展和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内在要求。

2015年,合肥市将以成为国家级学校品质提升试验区为契机,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全市教育创新步伐,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提高学校现代化治理能力,促进全市学校由硬件建设转向内涵发展,由数量增长转向品质提升,由教育管理转向教育治理,开创合肥市学校“品质立教、品质兴教、品质强教”的优质、均衡、特色发展之路。促进广大青少年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基本实现教育优质公平和教育科学现代化,打造与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相适应的优质教育品牌。

加大投入  实施平安校园保障工程

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人防、物防和技防的水平。健全学校安全工作机制和管理措施,构建学校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学校安全工作应急预案,落实“第一时间”应急程序。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以生活技能为基础,常态开展生存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自救自护意识与能力。加强政府统筹,积极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全面实施校园安全达标工作,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多样实效  实施特色课程构建工程

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探索构建成长性德育课程、主题性实践课程、多元性特长课程、选择性拓展课程等自主选择、分层学习的课程体系。开发和使用好以《合肥市中小学人文和科学素养读本》、《廉洁文化教育读本》为代表的地方课程。鼓励县(市)区、学校利用校内、社区等资源,组织开发或联合开发艺术、体育、科技、心理健康等精品校本课程。在中小学开设法治课程。根据高考改革方案制定过渡期课程方案,做好义务教育课程衔接工作。加大对课程建设的研究和指导,全面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力、执行力。

推进教改  实施减负增效提质工程

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过程、兴趣、动机,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进一步落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政策规定,依法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完善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细化义务教育划片、就近、免试的招生措施。开展减负创新实验,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试行学生“弹性到校”。推进新优质学校创建工作,到2016年打造120所左右“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阳光快乐  实施学生素质提升工程

加强“三爱”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品德和诚信教育,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细化、形象化、具体化。深入推进学校体育艺术“2+1”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发挥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的作用,加大社团建设,大力开展“校园足球”、“研学旅行”、“合肥工业游”等特色实践活动。加强素质教育基地、载体和平台的建设,深入实施“医教结合”。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提高学生国际视野和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力。加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主发展能力。

构建网络  实施三位一体统筹工程

坚持政府统筹,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大教育网络。完善家长委员会建设,成立社区教育委员会,主动邀请家长、社区成员等参与学校管理和课程建设,监督并推进学校现代化治理工作。推进家庭教育现代化,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育人方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命名第二批、第三批合肥市中小学生校外素质教育基地。设立学校开放日和领导接待日,健全学校家访工作常态化机制。有序开放学校体育设施,服务周边居民体育健身需求。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创设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共享共赢  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

出台《合肥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5-2020年)》,构建数字化教育云服务中心。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创新为核心,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校信息化装备水平,创建一批特色鲜明、示范引领的数字化智慧校园。积极推广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电子书包、在线课堂等现代化教学方式,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和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分层分类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促进教育信息化向“主战场、大规模、常态化”发展。

民主法治        实施学校治理现代化工程

印发合肥市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健全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全面提高学校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探索推行校长职级制。健全决策、监督、财务、审计机制,强化校务公开,充分发挥教代会和党群组织职能作用,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或参与学校管理。出台学校制定办学章程和发展规划的实施办法,到2016年底基本形成“一校一章程”、“一校一规划”、“一校一制度”的办学格局。

管评分离     实施教育评价改革工程

建立包括学校基础发展指标和自主发展指标的自评与督评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学校实施发展性评价,建立“一校一评价”机制。健全涵盖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兴趣特长等方面的关键性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分学段开展绿色评价指标测试和分析工作,探索《学生学科评价分析报告单》,建立具有合肥特色的学生学业绿色评价机制。推进“管办评分离”,建立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督导评估报告制度。

一校一品        实施学校文化育人工程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建设一批有广泛影响的学校文化典型。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形成对学校文化制度的广泛认同和主动践行。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统筹谋划新建学校布局、风格、外观,有计划地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学校,使学校建筑、教育教学设施、文化设施及校园景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能体现出学校特色办学理念。结合标准化建设、全面改造薄弱学校等,因地制宜改造校园环境,创设校园标志设施,建设美丽校园,形成“一校一品质”。

培训交流      实施师资队伍固本工程

全面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教研人员、学校校长、学科教师“四支队伍”建设,出台相关意见和办法。推行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开展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与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加大教师、校长常态化交流力度。健全教师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切实解决教师配备问题。依托“名师工作室”、“名师讲坛”,深入推进教育家培育工程。建立菜单式培训模式,引领教师确定专业成长目标和发展规划,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    (张红贵  张玉秀  袁芳  特约通讯员 马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