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将创建“双创特区”

06.08.2015  20:48

  成功入选国家“两创示范”城市的合肥,目前正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高潮,一系列“组合拳”助力小微企业变身“小强企业”。

  在此带动下,全市工业经济逆势上扬,进入“新跨越、进十强”的新阶段。

  “加快‘创新、转型、升级’发展,切实把稳增长与调结构统一起来,把抓创新与抓产业结合起来,把抓转型与抓市场主体互动起来,政策支持力度要再加大,创新平台建设要再突破,重点领域产业要再聚焦,着力营造创新氛围、唤起创业激情,进一步掀起创新创业的热潮。”在前不久召开的合肥市委10届9次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存荣如是说。

   看数字

  工业各项指标稳居十强

  今年以来,合肥工业经济逆势上扬,时间任务“双过半”,主要指标稳居十强,工业总量再进一位,总量增速和工业投资总量高居第三位。

  其中,工业增加值上半年增速稳中有升,增速达1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5.7个和3.3个百分点。

  工业总量稳中有进,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3371.2亿元,同比增长1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5.7个和3.3个百分点,居全国省会城市第9位。

  工业投资上半年稳步上扬,居全国省会城市第3位,其中,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69.8%。

  产业结构明显向好,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领跑全市工业,且占比实现提升。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家电、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光伏及新能源、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六大主导产业全面增长,同比增长13.9%。

  企业效益态势趋好。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00.5亿元,同比增长8.7%;实现利润185.3亿元,同比增长11%,高于全省7.2个百分点。

  新思路

  让“小微”变“小强”

  合肥今年上半年工业经济的逆势上扬,与合肥“变中求新、求进”,注重小微企业发展的思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合肥有10.5万户小微企业,就业人数超过113万,合肥市新增就业的主体90%来自于小微企业的增长,50%以上的税收是由小微企业实现的,70%以上的创新专利来自于小微企业,它的生命力是非常强的。”市经信委主任李海鹰说。

  “政府应成为小微企业最后担保人。”面对小微企业融资难,李海鹰认为,现在从总量上来看并不缺钱,政府应在市场为主导的情况下,建立小微企业“赔钱基金”,支持各级政府建立融资担保业务风险补偿资金。

  “‘赔钱基金’不能与民争利,要赔在小微企业担保体系、风险补偿、输血造血等市场机制培养上,而不能‘赔’在投资具体企业上,一旦机制内出现风险,政府要有勇气为损失买单。”李海鹰认为,政府要当从“小微”到“小强”的“专业推手”,既要为小微企业摆脱现实经营困境创造条件,还要为小微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制度环境。

  建平台

  合肥3年将建“双创特区”

  在这样的思路下,合肥实施了一系列“创新创业”的服务体系。其中包括:建设全市小微企业“1+13+X”网络化服务体系,鼓励绿地集团等大型企业利用自有资源建立小微企业服务中心。鼓励小微企业创新“互联网+”模式,全面推进“翔计划”工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免费为小微企业提供网络营销业务等服务。创新企业帮扶平台,及时出台“帮扶十条”,设立4亿元“转贷基金”,解决企业年关融资难问题。今年上半年,为41户困难企业提供担保4.8亿元,为30户企业落实贷款3.1亿元;累计提供周转资金2.5亿元,34户企业成功续贷。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实施品牌质量战略,目前合肥已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0个,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位。此外,成功申报国家“双创”示范市的合肥,获得中央财政9亿元资金支持。

  “为促进合肥全面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高潮,合肥还将尽快出台三年行动计划和具体支持政策,并适时召开动员大会,力图通过3年创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创业创新模式。”在合肥市委十届九次会议上,市长张庆军透露了合肥“双创特区”的发展模式,而省委省政府也将于8月中旬在合肥召开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暨结构调整动员大会。

  “未来3年,合肥还将安排100亿元财政资金,鼓励大型企业建设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全方位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市经信委主任李海鹰透露,合肥的“双创”模式也引发了全国的关注,中国政府网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抓转型

  重点产业企业忙升级

  除了小微企业创新创业蓬勃发展之外,聚焦重点产业项目,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也成为今年上半年合肥工业经济亮眼数据背后的重要原因。

  如今,合肥已经拥有一批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主导产业,打造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产业配套体系逐步形成,家电、装备、汽车等主导产业本地平均配套率达到60%。

  此外,加大技改投资则实现了合肥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121”重大工业项目调度等则推动了合肥联想、京东方8.5代线、长安汽车、TCL冰洗、中国南车、欣奕华、德电等一大批标志性大项目的落户、投产。上半年,全市在建的266个工业大项目中,10亿元以上有4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