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今夏“伏缺菜”不缺

29.07.2015  18:16

  昨天,合肥的“高温日”重出江湖,三伏天随之开始真正发威。早上5点不到,菜农王芳整装进入大棚,乘着清晨的一阵凉意干点活,等到正午时分,大棚内的温度可能高达到六七十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市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伏缺菜”,几乎是用汗水浇灌而成。

   “大盘”稳健,今年5万亩伏缺菜

  凌晨,当我们还在睡梦中,周谷堆市场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连日来,随着气温的抬高,伏缺菜的交易量也水涨船高。人称“江西佬”的种菜大户告诉记者,眼下伏缺菜已经到了旺季,商家无需为销路犯愁。

  每年7到9月,因为高温、暴雨、强光照及多发的病虫草害的影响,对蔬菜生长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同时,由于早春蔬菜处在拉秧换茬的收获尾声,夏秋蔬菜正在育苗安种,造成了蔬菜供应短缺的现象被称为“伏缺”。此时的菜,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伏缺菜”,主要指的是绿叶菜。入夏以来,合肥雨水过多,瓜果和叶类蔬菜生产均受到影响,菜价也屡屡产生波动。此次高温的出现,则真正让伏缺菜变得炙手可热。从周谷堆市场来看,“伏缺菜”几乎成供不应求之势。

  虽然名字里有个“缺”,但今夏合肥并不缺菜,因为“大盘”十分稳健。

  伏缺菜用上“遮阳伞”

  一棵翠莹莹的伏缺菜,在走上市民餐桌前,要经历层层磨难。昨天,合肥最高气温达到34.8℃,已经让人直呼受不了。而在蔬菜大棚里,气温甚至高达四五十度,炙烤之下,硬生生把个伏缺菜变成了“小坚强”。

  在撮镇天勤伏缺菜生产基地,十余个蔬菜大棚整齐摆列,将把伏缺菜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合肥市场。要照顾好这些蔬菜,可不是一件容易事,经验丰富的农场主王晋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王晋带记者来到蔬菜大棚,时间才到上午9时许,大棚里的温度计就显示温度为38℃。“在育苗阶段,温度一旦超过40℃,菜苗就会停止生长。”王晋介绍说,为了给蔬菜降温,基地添置了遮阳网等设备。一旦到了阴雨天气,又得立马把“遮阳伞”撤掉。如此反复,有时候一天就得折腾几次。

  高温,只是摆在伏缺菜面前的第一关。夏季又是病虫害的高发期,王晋还要在防虫上下功夫,产量也要大打折扣。“正常来说,每亩大棚一茬的产量为7000-8000斤,可是伏期只能达到4000斤。”王晋告诉记者,就企业效益来说,伏缺菜真的不如其他季节挣钱。

  菜农赶着日出“抢菜”

  王芳是天勤伏缺菜生产基地的一名菜农,她每天要面对的是四五十度的高温,因此必须得和时间去赛跑。

  上午10时,王芳放下工具,回到屋里赶紧打开风扇,一天工作暂时告一段,根据气温的变化,可能一直要等到傍晚时分,才能再度下地干活。“大棚里面就是个蒸笼,别看外面热,但还能有点风,大棚里除了汗还是汗。”王芳告诉记者,正午时分,大棚里的温度甚至会达到六七十度。而白天大部分时间,温度也会在40℃朝上。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人是很无法正常劳作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走到高温前头去,乘着早晚凉快干活。

  按照规定,公司给菜农提供了高温补贴和消暑用品,对此,王芳感到很是欣慰。最近这几个月,王芳的工资要比其他月份多出好几百元。不过,这份工资得来十分不易,一进大棚,王芳的衣服很快被汗水湿透。汗水顺着额头、鬓角,一颗颗滴落到伏缺菜上。

  相关新闻

  4万吨大冷库

  平抑伏缺菜价格上扬

  进入七月份下旬,正值”三伏天”,周谷堆蔬菜市场交易量进一步扩大,7月28日24小时内蔬菜交易量达3600吨,持续旺销势头。整体菜价同比呈上涨的趋势,其中地产叶类菜价上涨明显。

  周谷堆市场信息中心主任李涛介绍,针对伏缺期,百大周谷堆市场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做好市场供应,保障“菜篮子”稳定。同时,周谷堆还继续加强与周边产地联系,了解周边蔬菜上市情况,加大对周边蔬菜的调运力度,增加货源。同时搬迁新市场后,4万吨冷库的运营,大大增加了周谷堆市场的储备能力,对保障供应、平抑菜价起到重要作用。

  

皖北城际铁路网规划修改?安徽省发改委披露新进展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