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七年革新成为全国样本

10.06.2014  10:54

    “合肥变化太大了!”近年来,这样的感叹不绝于耳。正如人们所见,在以“大湖名城、创新高地”

  为目标的道路上,合肥正迈着又快又稳的脚步奋勇前进。人们不禁要问,在改革发展征途中,合肥依靠的是什么,有哪些好的做法,又总结出哪些经验?日前,新安晚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希望梳理出合肥发展脉络,提炼改革经验。今天起,新安晚报将连续六天推出系列报道,从六个方面解码合肥改革发展。

  六月伊始,合肥又有两项改革举措引起社会关注。一项是与上海铁路局合作,即将开通合欧国际货运班列,让合肥对外开放翻开历史新的一页;另一项是出台“1+3+5+N”产业发展政策,为合肥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在过去几年,类似改革开放之举在合肥不断涌现,成为合肥快速发展的超级引擎。

  招投标紧张如高考

  5月31日,当记者来到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采访时,招投标正如火如荼进行。其紧张氛围丝毫不亚于刚刚结束的高考。合肥市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局局长黄卫东自豪地告诉新安晚报记者,合肥招投标就像高考一样,“因为设有软件屏蔽,谁也不知道有多少家企业来投标。”

  赶到交易中心投标的一家环保公司负责人方先生告诉记者,他到过很多城市,“但合肥招投标确实名不虚传,非常完善。”

  公共资源配置领域往往是腐败易发、多发地带。合肥通过一系列改革,却将其变成“纯洁”领域。合肥大建设投入数百亿元,众多项目上马,但没有一个干部在这中间“倒下去”。之所以有此成绩,与合肥的改革有关。

  七年革新成全国样本

  2006年,合肥大建设拉开序幕,投资项目多,资金规模大。因涵盖的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分散在不同部门,腐败存在易发、高发风险。由此,合肥开始创新城市建设运作监管模式,招投标则是重要一环。

  经过改革,合肥建立了统一招投标平台,形成“一委一办一中心”架构,开启合肥公共资源交易“破冰之旅”。此后,招投标体制不断优化。去年,全国首部公共资源交易地方立法《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条例》正式颁布实施,让“合肥经验”得以固化。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下半年,合肥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将入驻滨湖新区要素大市场,继续提升软硬件条件。该负责人说,截至今年4月,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七年累计完成项目25000多个,总交易金额达到5115亿元,为合肥发展和资源配置提供强劲支撑,也为全国提供了借鉴样本。“这主要归功于我们的改革创新。”

  众多改革风起云涌

  招投标管理体制改革,仅仅是合肥近年来改革浪潮中的一部分。在日前接受新安晚报采访时,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如数家珍: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国资国企改革,行政管理制度改革……

  这些改革,和招投标体制改革一样,为合肥发展不断注入新鲜动力。如历时八年的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为合肥开辟了多元化融资渠道,提供强劲的资金支持。而行政管理制度改革,让市级行政审批项目由282项精简为152项。企业、百姓办事更方便了。国资国企改革的成功,更是基本实现了竞争性领域的“国退民进”。

  随着深化改革号角的吹响,合肥势必将推出更多引人注目的改革创举。

  短评

  在改革中前行

  一条条轨道交通相继开工,高架桥、摩天大楼接踵而至,八百里巢湖沿岸日新月异,这些看得见的变化令人称赞。但合肥另外一些变化,一般人却很难用肉眼看到。改革,不断给合肥带来新理念,新思路,引领合肥新发展。

  在思想解放中,合肥人实现观念跨越;在深化改革中,合肥人突破思想桎梏;在扩大开放中,合肥人拓展自身发展空间。合肥改革力度之大,决策者与执行者的智慧和勇气,无不令人钦佩。

 

  改革成绩已无需多说,先行先试“合肥版”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学习的榜样。我们相信,合肥既已跨上改革开放的列车,就不会中途废弃。他必将在改革中前行,把更多改革成果与市民分享。

责编:李新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