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助推实现高质量发展

30.08.2018  12:58

  【编者按】

  建设数字江淮、发展数字经济,是省委、省政府着眼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8月28日至29日举行的省政协十二届三次常委会议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专题协商会上,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围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这一主题,从设施建设、平台打造、政务服务、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等方面积极资政建言。

   省政协委员刘运尧:

  加速先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支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5G网络快速部署。政府应开放路灯、监控杆、机关事业单位办公楼等公共资源,为运营商部署5G网络提供基础支撑,我省力争2020年进行网络规模部署,成为国内首批正式商用的地区之一;2021年建成对标国内主要城市群的用户感知体系,实现“后发而先至”。

  大力推广5G技术应用,促进行业数字化转型。一方面,鼓励相关单位积极探索,大胆尝试5G技术与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学习等技术的融合,在5G助力制造业产业转型方面形成安徽特色。另一方面,利用5G技术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

  加快IPv6全面部署,推动下一代互联网产业发展。政府加强统筹协调,加快网络和应用基础设施升级步伐,力争2020年我省基本完成IPv6的全面部署,引导和规范绝大多数网站支持IPv6访问,要求新生产的网络终端设备、网络及信息安全监控防护设备、软件等全部支持IPv6,推动下一代互联网产业发展。

   杨杨(科大国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精心打造数字经济发展平台

  推进高可信软件国家工程中心建设,加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打造省级高可信软件工程中心,争取建成国家工程中心,占领技术制高点。发挥工程中心的技术聚集效应,推动高可信软件开发和系统应用,建立测评机制。促进高可信软件及其安全认证上升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将高可信软件开发工具和验证工具等软件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设立大数据产业发展基金,抢占大数据发展战略高地。加大政策和资金整合力度,设立大数据产业发展基金,专项扶持大数据产业,助推全省大数据产业高度聚集、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抢占大数据发展的战略高地。

  精准扶持、精心培育,重点打造一批“独角兽”企业。加大对大数据、工业机器人、智能语音等领域基础设施的精准投入,强化产业应用,做大产业规模,力争培育一批十亿至百亿级的应用型“独角兽”。

  成立数字经济联盟,打造数字经济发展平台,逐步攻克我省数字经济的薄弱“链接点”,不断优化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提升我省数字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省政协委员张峰:

  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

  成立大数据管理局。统筹推进信息化、电子政务、智慧城市、“互联网+”等方面的工作。加快大数据开发与利用、电子印章和电子证照管理与使用等方面的立法,为政务服务全面互联网化提供法律保障。

  建设省大数据中心。建设全省政务云计算中心和省、市两级联通的政府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并接入国家大数据中心,加快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步伐,建立省级信息化项目管控机制。

  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进一步抓好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案》的落实。依托数据共享、电子证照、聚合支付、统一物流体系,让各项政务服务事项在网上顺畅运行,真正实现一网通办;统一网上办事要件和流程,推进刚需事项“最多跑一次”和“不见面审批”;依托政务服务“一张网”规范,梳理群众关切的各类惠民服务清单,统一接入安徽政务服务网及其微门户,推行“上一个网、进一个App”获得各类服务;探索“全民社管”应用,提升居民参与城市治理的热情,协同推进网格化综合治理体系的建立。

   全国政协委员许礼进:

  抢占智能工业机器人产业制高点

  强化工业机器人产业集群,聚焦优势零部件加速发展。继续推动我省工业机器人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引进行业集成商和核心零部件企业入驻产业集聚区,引导集成商专注细分行业应用,聚焦国产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提升机器人产业链的整体竞争优势。

  加大基础性研发投入,深化海内外创新技术的交流协作。组织国内外知名专家评审和认定机器人领域相关核心技术研发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对建立海外研发中心,整合和引进国外优势技术资源的承办单位,经评审认定后,给予一定的补助。加大对国内外优势研发机构的引进力度。

  精准推进工业机器人示范应用,促进工业机器人与我省产业深度融合。由行业协会和省机器人产业联盟牵头,加快推进机器人示范应用。加快推动智能制造重大专项,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项目。

  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不断构建完善人才新高地。积极引进、选用好海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学科带头人,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和创新环境。大力培养通用型专业人才。出台政策留住我省培养的高校人才,并不断吸引外省市优秀毕业生。

   省政协常委苏静(代表民进安徽省委):

  培养引进留住数字产业人才

  大力培养人才。加强规划引导,建立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分析机制,细化行业人才引进和培养目标,精准制定《安徽省大数据人才培养规划》。加强产教融合,制定《安徽省数字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指导意见》,加快培养紧缺人才。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双导师型培养形式,鼓励高校教师进企业、企业专家进课堂。加强平台支撑,发挥现有研发平台的人才集聚效应,加强全链条创业平台体系建设。

  着力引进人才。注重待遇引才,加大创新力度,加快先行先试和政策落地,聚集科教、产业优势和政策叠加优势,提高人才吸引力。注重合作引才,发挥海外社团、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与社会引才中介机构的合作。注重产业引才,建立统一的“人才+项目信息”管理平台,加大项目引智引才力度,通过产业集聚吸引人才。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吸引当地研发人才。

  尽力留住人才。优化人才成事创业环境,建立数字人才创新的容错机制和奖励机制,留住人才中的“潜力股”。

   刘庆峰(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

  深入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小镇,培育我省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建议高标准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小镇,以科大讯飞为龙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其他合作伙伴,打造核心技术研究、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应用示范和生态企业集聚的综合示范区,培育我省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大力推进智能语音开放平台建设,抢占产业生态发展制高点。省市政府和企业共同加大智能语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和运营投入,进一步抢抓机遇,迅速形成产业规模,建设更大影响力的“中国声谷”,打造更广泛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

  持续推进人工智能应用示范,促进“数字江淮”战略落实落地落细。教育方面,深入推进全流程的智慧校园应用,在全省师范高校建立“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创新示范基地。医疗方面,加快建设特色的智慧医院,推动人工智能辅助诊疗中心在全省基层医疗机构的推广,扩大“智医助理”全科辅助诊疗系统试点服务范围,推动认知医学技术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的应用。智慧城市方面,加快谋划推进我省智慧养老、智慧信访等一批具有全国试点作用和行业示范意义的典型应用,树立全国示范样板。

   省政协委员张箭:

  发展电子商务助力数字经济

  完善体制机制,优化电子商务营商环境。探索制定我省电子商务地方性法规;加强网上零售市场监管,构建诚信交易环境。聚焦国家支持,强化部门协作,争取国家综合试验区政策在合肥复制推广,争取有条件的市申报跨境综合试验区或建设“合肥跨境飞地园区”。聚焦政策完善,落实好“电商安徽”指导意见,加大土地、财税、金融、物流、人才等政策支持力度。

  加强示范引导,推动电子商务平衡发展。注重统筹推进,加大政府目标绩效考核电商指标比重,强化对薄弱市倾斜支持,发挥国家级电商示范城市、基地和企业的引领作用。注重农村电商,推进农村电商全覆盖巩固提升,加快完善农村快递物流体系,加速农产品品牌、标准和追溯体系建设,大力推广“龙头+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生产方式,扩大农产品上行。注重有效供给,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产品质量,培育自主品牌,提升竞争力。

  强化企业主体,促进电子商务充分发展。加快培育一批本土电商企业,鼓励各类人才开展电商创业。引进知名电商、物流、支付等企业,支持合肥打造跨境电商生态链和产业链。支持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电商复合应用型人才,加大电商培训力度。积极申报海关特殊监管区。加强省市合作发展国际航空货运,畅通航空和江海联运通道。

   省政协常委秦煦(代表致公党安徽省委):

  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

  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领域引领型技术突破,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加大信息化领域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力度,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带动能力强的融合技术和软件产品,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加速三次产业融合改造,激发数字经济活力。要把制造业作为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大力实施皖企登云工程,加快数字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加快大数据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服务业向智慧型、共享型融合升级。

  强化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平台建设,推进数据开放共享。规划建设安徽大数据交易中心,推动大数据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产业链全流程应用,鼓励省内龙头企业积极搭建企业级平台,建设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和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

  改进政府管理服务流程,促进产业数字化良性发展。政府在促进产业数字化发展中,找出阻碍传统产业发展的症结,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省政协委员周军(代表九三学社安徽省委):

  着力培育我省工业互联网平台

  提升平台建设意识。提高地方政府对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认识,提高地方工业主管部门的业务水平,使企业认识到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未来的发展机遇。

  选好重点发展方向。近期可以考虑在汽车、电子信息、家电、纺织服装、钢铁产业中选择突破,积累建设经验,再进一步向纵深和更广阔的领域发展。

  强化政策支持,构建产业生态。制定专项政策,将有限的财政资金向优势企业、优势行业集中。组建专业的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战略联盟,构建资源富集、合作共赢、协同演进的制造业新生态。

  加强企业和人才培养。通过“皖企登云”行动计划,筛选出一批基础好、实力强的企业,推动平台的应用领域向全要素、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领域拓展。加大对企业人才的培训力度,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利用高校、研究院所、企业等开放平台,通过多种渠道解决人才缺乏问题。

   省政协常委戴夫(代表农工民主党安徽省委):

  推动智慧医院建设

  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智慧医院建设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创新应用,制定《智慧医院评审标准》和《智慧医院建设实施方案》,科学指导全省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工作。

  以政府为主导,不断完善法规政策环境。加强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信息机构建设,建立健全智慧医院的管理制度,出台智慧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配套政策。对机构准入、医生网上诊疗、网上医疗服务流程等方面进行严格规范,制定智慧医院相关的医疗保险制度,制定个人电子档案信息和就医隐私保护的相关制度。

  加大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投入,不断丰富智慧医院建设内涵。建立覆盖公共卫生、医院和基层卫生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功能完善的市、县两级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突出安徽特色,推动我省人工智能产业在医疗服务中的转化应用。进一步加强与科大讯飞等企业的合作,支持讯飞人工智能和语音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推进我省人工智能医疗服务产业化发展。

  突出医疗专业技术和人文关怀,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管理质量。应进一步提升我省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确保医疗服务高水平,为及时、便利、安全的线上医疗服务提供保障。

   省政协委员韩东亚:

  大力发展智慧物流

  编制智慧物流规划,明确智慧物流体系和工程建设目标,落实物流通道畅通、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示范物流园区建设、智慧物流创新等重点任务及推进举措。组织编制物流枢纽、多式联运等专项规划,全面提升我省公、铁、水、空运输能力,无缝对接引江济淮。

  推进智慧物流重大项目,高标准建设国家级、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和重要物流枢纽,进一步放大综保区和中欧班列在物流业的牵引带动作用,全面推行物流标准化试点,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积极筹建国际智慧物流研究院、中国物流大数据中心(备证中心),建设智慧物流城市“大脑”,做强智慧物流研发平台。

  推动智慧物流降本增效,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培育“互联网+”高效运输、智能仓储、便捷配送等智慧物流的新模式、新业态。引进拉动物流发展的上游企业落户物流园区,实现物流业集聚发展。大力支持物流园区、物流口岸、智能物流仓储基地、物流信息平台、多式联运系统等工程建设。通过整合物流资源,调整物流业结构和发展方向,提升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

  加强智慧物流要素支持,建立智慧物流工作沟通协调机制,积极培养和引进熟悉物流与供应链方向的紧缺人才,设立发展智慧物流引导基金,畅通智慧物流大通道,深度融入长三角。

   于振中(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合肥公司总经理):

  深化工业机器人应用

  围绕机器人应用和自动化水平提升,加大对企业老产线改造和新产线建设指导,帮助解决“用不了”的问题。支持建设“线上+线下”的企业自动化改造方案供需对接平台,帮助制造企业与机器人产品及方案供应商实现精准配对。总结机器人应用经验,以“咨询专线”、现场观摩、座谈交流等形式,为中小制造企业提供服务和指导。发布智能工厂建设等指南,引导企业提升设备及产线的标准化水平。

  建设机器人共享联盟和健全金融贷款扶持政策,帮助解决“用不起”的问题。建设共享机器人联盟,针对工业企业的通用型需求采购机器人并向企业提供分时租赁、按服务收费等共享方案,节约企业应用机器人成本。推进制造业产融合作,依托企业信用体系,创新金融支持方式,为制造企业应用机器人和智能化转型提供金融担保、政府贴息、奖补资金等扶持。

  建立健全机器人管控云平台和机器人应用培训机制,帮助解决“用不好”的问题。通过政策及资金,引导相关企业搭建机器人管控云平台。依托平台实现企业资源在线共享和全产业链各环节业务协同。支持平台与专业机构合作,开发工业机器人在线课程和委托培训业务,帮助企业培养机器人技术人员。支持省内院校与机器人科研机构合作,开设工业机器人专业,整体充实我省机器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省政协常委王安义(代表民革安徽省委):

  不断推动数据共享开放

  坚持规划统筹,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完善我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一中心两基地”功能布局。政策上持续支持,规划上跟进,法规上介入。引导支持开展大数据综合应用,统筹推进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我省大数据产业发展。

  加大政策引导,促进数据共享开放。加快建设数据共享开放平台,配套考核政策,扩大开放范围,在重点领域开放公共信息资源。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原则,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企业数据治理、帮助企业开放数据,提升数据利用水平。

  加快平台建设,提升数据利用价值。要优化审批体制,加快安徽(淮南)大数据交易平台运营牌照审批进度。在大数据交易平台运营中,要通过数据资产化,逐步探索数据资源增值开发,带动大数据生态圈的发展。要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政府城市治理、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数据价值和民生服务水平双提升。

  加强要素供给,深化数据创新应用。加强要素供给,利用安徽(淮南)大数据交易平台实施双创空间建设,开放数据基础资源,降低创新创业成本。细化大数据产业财政扶持、税收优惠政策,规范行政区域内大数据发展及相关活动,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基础上,开放数据、进行数据交易。加快产品研发,发展壮大新兴大数据服务业态。

   省政协常委吴明楣:

  多措并举发展智慧旅游

  加强顶层设计。规划要突出整体性、超前性,加强省级层面智慧旅游建设的规划统筹,加大对各地落实的指导,最好统一规划建设,各地填充内容,形成全省一个平台。

  多措并举打破信息孤岛。对于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除了涉及国家机密和隐私等情况,都要无条件提供数据,保证政府系统内部“血脉顺畅”。

  培育本土化智慧旅游人才。加强地方与高校的合作,以市场为导向,订单式设置专业,培养智慧旅游人才。引进全国知名的旅游运营商,采用“借鸡下蛋”模式培养人才。对本土现有的旅游龙头企业进行改造,培育智慧旅游专家型人才和技术人员。

  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由政府牵头设立智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各方力量参与智慧旅游建设。探索政府以资源参股或者项目特许经营、景区门票质押等多种方式融资,破解资金短缺瓶颈。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潘道伟(三只松鼠公司党委书记):

  用数字化打通电商农企供应链

  加快农业电商企业和行业的全链路数字化改造。出台专项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加工制造企业通过数字化改造,优化生产流程,加强质量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引导提高传统农业的规模化种植率和科技含量,通过农业数字化升级试点,完成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推进龙头企业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选择一批数字经济龙头企业作为试点,通过数据回流至制造企业和种植企业,推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逐步推出一批制造型现代服务业示范企业,引导具有服务性的现代制造业发展。以数据驱动供应链平台企业作为一二三产业的连接器,赋能产业升级。推动相关政策落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出台与企业相适配的数字经济政策。根据数字经济特点和发展实际情况,对数字经济相关企业研发项目或者平台认定进行单独考核,以成效和结果为认定依据,支持数字经济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扶持企业招引数据应用型人才。出台支持数字技术研发、应用人才发展的对应政策,打造学习交流、创新创造平台,推动数字技术研发与落地应用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引导鼓励产业链中涉及的上下游龙头企业,引进高端人才,深入推进数字化改造。

   省政协委员王阳、刘胜军、毛四方:

  打造数字金融安全高地

  建立健全数据信息共享机制或平台。加强地方政府与辖区内金融机构共建共享金融数据,探索将数字金融服务项目纳入我省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地区项目库,搭建市政数据信息与银行数字信息共享机制或平台。

  完善匹配数字金融发展的征信体系。积极鼓励成立民营征信机构,弥补传统金融机构征信体系缺失,保证征信信息的完整性。

  加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在农村信息化方面的投资规模,扩大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同时,加强数字加密和信息安全技术研究推广,进一步完善支付结算、信息通讯体系。

  打造安徽省金融安全中心。发展安徽省IT服务外包和数据灾备外包服务产业。加强本地化运维服务能力,提高金融机构数据中心软硬件产品质量,加快数据服务国产化进程。鼓励相关机构和高校院所开展金融安全领域课题研究。不断促进IT和金融人才多向交流与融合发展,支持校企合作,培养金融领域大数据复合型人才和数据中心运维管理人才。

  鼓励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转型发展步伐。持续完善监管体系,构建与数字金融发展相适应的包容审慎监管架构,严处打着互联网金融旗号的各种非法集资、金融欺诈,切实加大金融知识宣教。

   陈清萍、吴寅恺(省社科院博士):

  坚持开放共享发展理念

  加强培训,提升数字素养。开展数字经济专题培训班,普及数字经济的概念及内涵,让各级各部门了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以“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等为契机,加大对数字经济的宣传,提升企业对发展数字经济重要性的认知,并对企业在产业数字化过程中出现的难题提供解决方案。以科普讲座、展览等方式向群众大力宣传数字经济。

  共享数据,加强顶层设计。在省级层面设立大数据资源管理局。建立省级数字经济常规对话、协调及合作机制,积极参与“国家大数据战略”。

  开放市场,完善产业布局。打破行业垄断和壁垒,在推进长三角数字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引入龙头企业,加大行业竞争力度,有针对性地引导省内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深层次合作,完善产业链的布局,推动数字产业向中下游延伸。引进大数据专家参与项目指导,创造条件吸引国内外数字人才来皖弹性任职,补齐我省数字经济缺失产业链条。

   省政协常委高慧(代表民盟安徽省委):

  以农业物联网助推智慧农业落地

  完善运行机制与应用模式。做强做大我省现有的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在设施农业、水产养殖、畜牧业等精细化农业进行技术推广。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相关的物联网企业、农业生产单位积极参与到我省农业物联网的建设中,创建一种以政府为指导、以市场运作为手段、以多方参与为基本形式、以合作共赢为目标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

  深化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重视对农用传感器、信息智能处理等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改进现有设备,加快规模效益的形成速度。注重基础配套设施工程和扩展配套系统的建设,增加大田“四情”监测示范点,并向农业物联网应用的深度延伸。

  加强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探索订单式农业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利用高等院校师资力量和学习条件,加强与农业物联网应用单位的合作,进一步强化对农业生产、经营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指导农户使用物联网设备和技术。

  加大建设资金投入与金融支持。建议出台相应扶持政策,营造宽松的产业环境,提供必要的引导资金来支持产业链中弱势领域,推动整个农业物联网发展。

   张炜(合肥市政协副主席):

  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统筹协调机制。成立省级层面高规格的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省级大数据管理部门,各市也应加快设立数据资源管理部门,形成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工作保障体制。建立数字经济发展专项推进会商机制,建立目标和责任落实机制,将数字经济发展建设纳入各部门绩效考核范围。

  坚持应用牵引,制定数字经济专项政策。将数字经济发展列入全省重点发展战略,支持一批数据重点工程,引导设立一批产业投资基金,梳理出一批数据数字应用示范项目,推动数字经济应用落地。

  强化人才支撑,构建数字人才培育体系。分层分类引进、培养和稳定数字经济领域人才。鼓励省内高等院校设立数字经济相关专业,加强专业教育和融合型、实用型人才培养;探索跨界人才联合培养制度;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在我省设立数字经济研发机构,探索产学研用合作新模式,积极培育创新人才。

  重视法治保障,营造产业发展良好氛围。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立制工作,形成对全社会数据资源汇集、共享、开放、应用的法律推动力。加大应用推广力度,营造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承办高规格数字博览会、峰会等,多渠道、多角度开展宣传。

原标题: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助推实现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    编辑: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