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县结合实情着力推进小班化教育

11.01.2017  17:34

近年来,不少就读农村学校的学生明显呈萎缩态势。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怎样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祁门县凫峰中学、小路口中学、胥岭学校、大坦学校四所学校审时度势,采取联合行动,探索发展大计,1月9日,四所学校“农村小班化教育有效性提升研究”市级课题组成员齐聚大坦学校,聚焦课题,先后观摩了物理、语文、化学三堂课例展示课,汇报交流了半年来各自的做法、探索、研究的成果。四所学校校长均参加了此次课题课例展示和工作汇报会活动。

课题组组长、凫峰中学负责人在工作汇报会上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开展“农村小班化教育有效性提升研究”课题的社会背景、目的、意义、截止目前课题活动开展的情况。他认为,课题活动的研究既要有理论支撑,更应有案例支撑,不要以为案例小,而忽视了案例的价值,只要案例新,能找出亮点来,发现不足之处,就能照亮一片天空。他希望课题组成员及相关学校老师在完成好日常工作的同时,要有使命担当精神,敢为人先的闯劲,结合课题,潜心发力,深入探索、积极研究活动如何接地气,合力攻坚,积累素材,形成自己的所思,写成论文,报告。

县教研室主任胡时雨对本次课题研究活动做了指导。他说,此次活动涉及4所学校5个单位,足见这个课题的推进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今天三堂课在2个班级进行,其中一个班只有10人,另一班也只有18人,确实是小班化教育。听了大家的工作汇报交流,他认为小班化教育发挥了四个“更加”的效应:学生得到教育的机会更加均等;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更加显著;互动合作更加务实;信息化教育更加有效。他提醒与会老师,今后上课不要带小班化的标签去教育,而应是在小班化教育的环境下尝试去开展有效的教育,他建议大家:化被动因素为主动因素,把学生家长择校的现象转化为我们从事小班化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责任性;发挥学校领导的引领、组织、推动作用,活动不要停留在一、二个人身上,要形成气候、氛围,去主动尝试、思考;打破学科界限,探讨有普遍意义的小班化教育。

据悉,得益于小班化教育,该县凫峰中学近年来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发明方面屡有建树,多项发明荣获市、省级一、二等奖;胥岭学校在全县教育教学综合评估中两次获特等奖,2012年和2015年两次囊括语、数、英等七门学科优秀指导奖;小路口中学近四年来有三年荣获中考优秀单位,且三年中均有二、 三门学科获学科指导奖;大坦学校主动作为,大力改善学校软硬件办学条件,先后添置班班通、电子白板等教学设备和生活设施,去年在全县理科竞赛活动中,有三名学生进入全县前60名,多名教师在优质课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等活动中获奖。(徐国飞 特约通讯员:黄慧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