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明确的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8个“全创改”区域之一,我省聚力下好创新先手棋,勇于改革创新,塑造了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
自2016年6月“全创改”方案获批以来,安徽“全创改”工作总体进展顺利,总结上报的“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和“事业单位工资激励机制”等2项改革举措,以及先行先试的“专利权质押融资”等3项改革举措,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推广的首批“全创改”经验,“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管理改革”等13个典型案例入选国家“全创改”百佳案例,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017年底,国家对安徽“全创改”进行了中期评估,指出安徽创新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成效,为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优化了政策环境,为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探索了新路径,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了制度供给,为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紧密结合开辟了新路径,为充分调动创新主体积极性提供了有效手段。
瞄准攻关核心技术,进一步强化原始创新供给,构筑可持续竞争优势
12月14日,国际聚变能联合中心成立和聚变堆园区建设启动大会在合肥召开。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曹发义介绍,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第4个大科学装置,将建设国际领先的超导磁体和主机偏滤器两大研究系统,解决聚变能利用从实验到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加快核聚变能工程化应用进程。设施建设过程中衍生的技术可推动高能物理、电力储能、核磁共振、地质勘探、深空推进等多个领域发展,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原始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源头活水”。改革开放40年来,安徽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持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从2016年开始,我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实施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建设四大创新发展支撑体系实施意见等。 2016年6月,国务院批复建设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 2017年1月,国家批准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2018年10月,合肥滨湖科学城正式揭牌。安徽加快由科技大省向科技强省跨越的宏伟蓝图初步绘就。 2012年以来,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中部地区前列。
近年来,我省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深入推进“全创改”的“试验田”,进一步强化原始创新供给。
“围绕探索构建地方参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制度体系,我省近年来不断加大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体制机制创新力度。 ”省发展改革委改革创新处处长朱的娥介绍,资金投入方面,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交叉平台建设,支持重点科学研究,改变仅靠中央财政投入基础研究的投入模式;大科学装置审批方面,在全国首次探索将大科学装置设施主体工程和配套园区工程分别由国家和省里审批,审批时间将缩短一半;资源整合方面,与中科院建立了紧密合作机制,定期召开省院合作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商定共建事项,共推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与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中电科集团等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国家科学中心,支持中国科大成立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整合安徽省立医院,建立理工生医融合的“科大新医学”。
加强产学研用融合,统筹推进“三重一创”,建设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
“基于毫米波雷达的智能驾驶环境感知系统研制及产业化”是中国电科38所打造产业发展新动能的重点项目。该项目瞄准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及无人驾驶的巨大市场需求,聚焦毫米波雷达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在项目产品研制及产业化过程中将形成一系列产品及多项相关核心技术成果,并优先推动这些成果在新能源汽车上的产业化应用。 ”中国电科38所所长助理、研究员万静龙说。
“国家科学中心集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创新源头,2018年共有71项大院大所创新平台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及产学研合作等项目对接成功。 ”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借助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优势,探索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系统梳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重点科技成果173项,正在创新支持模式,研究如何重点支持并集中转化,搭建从科学到技术、技术到产业的桥梁。
要推动更多成果从“实验室”进入“车间”,关键在于打通科研成果转化通道。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作为“省院合作、市校共建”的“全创改”试点单位,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模式,建设与区域经济建设相融合的技术转化平台,目前已建设联合实验室52家,累计孵化企业225家,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1家,申请专利143项。
科技成果只有与产业需要、市场需求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和创新驱动发展。我省把科技创新落脚点聚焦到产业发展上,统筹推进“三重一创”建设。今年前10个月,全省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7.5%。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一批产业年产值超千亿元,成为安徽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引擎。
鼓励人才双向流动,优化高校管理机制,全面推行编制周转池制度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对标”沪宁杭先发地区,瞄准中心的新目标、新定位,落实省“人才30条”“合肥科学中心人才10条”,推动出台《关于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创新之都人才工作的意见》及相关政策配套。在合肥国家科学中心探索建立首席科学家制度,赋予首席科学家用人权、用财权、用物权、技术路线决定权;省市财政支持科学中心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可按一定比例用于项目人才培养引进。近两年,合肥科学中心新增院士10人、新增高端人才190余人,其中杰出青年、国家优青等杰出青年人才超过一半。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 “我省出台高校院所技术人员离岗创业、企业人才到高校院所兼职任教等政策文件,鼓励高校院所和企业人才双向流动。 ”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了优化高校院所管理机制,扩大创新自主权,安徽积极推动中央驻皖高校院所深度参与“全创改”。推动中国电科驻皖4家研究院所开展企业化改革,整合组建了博微集团公司,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对外投资、成果处置、人事管理、薪酬分配等方面获得了更大自主权。选择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院、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作为试点单位,建立了院长总负责的快速决策管理机制、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以及多元投融资体系。
简政放权永远在路上。我省积极探索建立编制周转池制度,全面推行编制周转池制度,盘活存量编制资源,提高编制使用效益。近年来,在全省本科高校全面推行“动态调整、周转使用、人编捆绑、人走编收”编制周转池制度,为高校院所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制度保障,核增全省本科高校周转池事业编制9233名,相应新增高级职称岗位近4000个。(记者 郑莉)
关键词 安徽 推进 国家科学 高校 编制[ 编辑:钟旺高 ]
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精彩图片
国内 国际 财经 文娱 体育 社会
RTV播报 | 更多 ·海豚视界“美丽安徽我的家”摄影月赛
拿起你的相机、手机按下快门,用摄影作品展示安徽自然与人文之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现状、家乡欣欣向荣的美好生活。… [详情]
·为梦想加油—“石油文化探源之旅” 启动
9月3号起,中国石油安徽销售公司携手安徽广播电视台开启“为梦想加油”石油文化探源活动,邀请听众和客户代表通过实地走访查看,现场体验… [详情]
·《繁花绽放,芳华颍上》第六届管子诗会
《繁花绽放,芳华颍上》颍上县第六届管子诗会暨第二届“最美颍上人”颁奖典礼于5月30日19点在颍上县县委党校会议礼堂举行… [更多]
·规模最大黄梅戏齐唱挑战大世界吉尼斯纪录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谱写中国戏曲壮丽篇章 “规模最大黄梅戏齐唱挑战大世界吉尼斯纪录”活动于2018年5月30日上午7点成功举办 【更多】
·895音乐教室公益微电影首发式
895音乐教室公益微电影首发式暨895音乐教室东风日产公益自驾游启动仪式正在温暖进行中… [详情]
江淮传真 | 更多
合肥 芜湖 阜阳 安庆 六安 宣城 亳州 黄山
蚌埠 淮南 马鞍山 淮北 宿州 池州 铜陵 滁州
精彩视频
本网独家
新闻专题 | 2013 2012 2011
安徽广播网"听见"大型采访专题 第一书记在乡村 月圆中秋 人圆月下 2014中秋 云南鲁甸6.5级地震 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 第23个税收宣传月 落实“三严三实” 安徽广播网2014新春走基层专题
安徽新闻 | 更多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