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老师华莹书写教学传奇 不放弃每一个孩子

10.05.2016  15:50
摘要 作为弋江区最偏远的学校,石硊中心学校大垾分校只有129个学生。该校青年教师华莹从市区家中赶往学校,坐公交车需要70分钟。多年来,她扎根乡土、关心学生,书写了乡村教学的传奇,今年还取得了芜湖市小学英语优质课一等奖的好成绩。

华莹正在课堂上教学

   中安在线讯 据大江晚报报道, 作为弋江区最偏远的学校,石硊中心学校大垾分校只有129个学生。该校青年教师华莹从市区家中赶往学校,坐公交车需要70分钟。多年来,她扎根乡土、关心学生,书写了乡村教学的传奇,今年还取得了芜湖市小学英语优质课一等奖的好成绩。今年“五一”前夕,她被评为弋江区十佳“最美劳动者”。

   上班路上坐公交要70分钟

  去学校采访前,华莹特意提醒说路况不好走。让记者一行没想到的是,路况竟然这么差,多处泥泞。“你们能来到这个地方就不错了,我们还以为你们找不到呢”,学校校长吕凤华说。

  31岁的华莹,家住在芜湖市火车站附近,每天需要转乘公交车才能来到学校,光在路上就要花费70分钟。清晨5点半,闹钟响起,6点钟准时从家中出发,为的是赶上第一班通往学校的公交车。先乘10路车,再到马饮客运站转乘216路公交车,一路颠簸才能到学校。大垾分校所在的新义地区,是出租车都不愿意去的地方。有时为了赶上216路公交车,华莹只好忍痛打的,赶到“高新开发区”站等车。

  夏天还好,天亮较早;冬天时分,她常一个人顶着刺骨的寒风,走向车站,有时连卖早点的都没有出摊,饿着肚子上完上午四节课对她来说是家常便饭。后来她学聪明了,在家里、办公室里,常备一些面包等填肚子。

  2009年,华莹新婚,学校批了婚假,可她却没休过一天,坚持教学。2010年,她身怀六甲,呕吐严重,家人和同事劝她休息,但她硬是咬着牙克服远距离的颠簸、车马的劳顿、怀孕时的身体反应,依然坚持教学,她觉得孩子们离不开她。这么多年来,扎根农村教育,她无怨无悔。

  不放弃每一个孩子

  华莹所在的大垾分校,是弋江区西南端的一所农村完小,条件简陋,交通闭塞,并且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由于师资力量奇缺,她承担了两个班的英语教学任务,并且担任该校的大队辅导员。

  农村的孩子,留守儿童居多,很多孩子家庭条件十分困难。有一次,华莹了解到班里有个小女孩的生日快要到了,这个孩子已经很多年没有好好庆祝生日了。为了给她一个难忘又有意义的生日,华莹自费买来了蛋糕和彩带等装饰品,和其他孩子们一起把教室好好装扮了一番,一个温馨而又简单的生日派对就这么开始了。教室里歌声嘹亮、笑语盈盈,伴随着大家的祝福,小女孩激动得热泪盈眶:“老师,您就像妈妈一样,谢谢您给我过生日,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报答您。”孩子的话感动了每一个人,更深深触动了华莹的心灵,农村孩子可爱、善良、淳朴,她感到肩上沉甸甸的。

  农村孩子英语基础薄弱,学习习惯较差,缺少家庭监督,为了提高孩子的英语成绩,华莹多年来一直放弃午休时间,给学习困难生补学补差。班级里的孩子,有成绩好的,也有成绩差的,很多老师可能只关心成绩好的,让成绩差的学生放任自流,但华莹却对孩子们一视同仁,不放弃每一个孩子。对于家长不在家又不愿意做作业的孩子,她甚至看着对方,让孩子在她眼皮底下把作业做完。

   乡村小学传出佳绩

  大垾分校的校长吕凤华这样评价华莹:“上班很辛苦,工作很认真,成绩很突出。”

  付出总会有收获,几年的辛勤耕耘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以及超常的付出,华莹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据记者了解,她带的班级荣获2010-2011区级先进班集体;2014年她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荣获安徽省基础教育论文评选二等奖;2015获得区级教师青年课堂大赛(英语组)一等奖,区微课制作比赛一等奖;2016年荣获芜湖市小学英语优质课一等奖。

  吕凤华说,从2009年华莹任教以来,在石硊中心学校本部、分校的考试中,无论是班级之间还是校级之间,在英语上,华莹的班级从来没考过第二名;只要有华莹在,别人抢不走第一名。尤其是在今年的全市优质课大赛中,她脱颖而出拿了一等奖,这是弋江区多年来没有取得过的成绩,因为这个课是很难做的,必须是在上课前一个小时或上课前一天,才给你抽出一个课题来,非常考验一个教师的基本功,“她在我们这里,就是个人才!”

来源: 中安在线     作者: 马正超 李贾 赵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