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快满月 社区医院仍冷清

29.04.2015  11:22

    4月1日起,我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启动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如今,一个月的时间即将过去,昨日,记者走访省城多家医院发现,病患普遍认为,专家号更难挂了,但到医院基本能看到医生,而费用确实有所下降。各大医院的门诊量略有下降,而对于一直被视为公立医院改革突破口的基层社区医院,其门诊量几乎无变化。  [公立医院]

  有医院专家门诊降四成

  4月28日上午9点,记者来到安徽省儿童医院门诊大厅,医院的门诊挂号实时信息显示,骨科、皮肤科、耳鼻喉科、儿童保健科、呼吸内科的专家门诊号已经全部挂完,儿外科、神经内科、感染科、康复科等科室挂号人数也纷纷超过20,即将号满。

  省儿童医院门诊部主任马金凤介绍,虽然执行新医改限号政策,但是遇到一些急症、重症或者外地赶来的患儿,医生还是会给他们加号看病。据介绍,新医改启动近一个月,专家门诊量在下降,专家有更多的时间致力于疑难杂症。根据统计,省儿童医院的专家门诊诊察人次下降了41.2%,安医二附院的专家门诊同比减少1886人,下降7%。各医院在专家门诊量下降的同时,普通门诊都在增加,在安医二附院,普通门诊人次同比增长了36%。

  医生出诊量平均增一倍

  记者从安医一附院了解到,自4月1日以来,近一个月的时间,医院的门诊量比3月份下降了5%左右,省儿童医院的门诊量也下降了5%左右,在安医二附院则基本无变化。“限时限号”,在很多医院弹性执行,“我们尽量消化掉患者,不让患者白跑一趟,也尽量给患者足够的时间,这样就增加医生的门诊量。”安徽省儿童医院院长金玉莲介绍,该院有100多名专家,25名知名专家,平时一周排1-2次,现在一周要排4次,医生的出诊量明显增加。而在安医二附院,为了缓解患者就诊压力,增加就诊时间,医院增加了各科室的排班次数,“医生的出诊量全部增加了,有的医生甚至增加了50%。”

  取消药品加成,也给患者带来了较大实惠。胡女士在儿童医院门诊大厅电子屏幕滚动播出的“安徽省儿童医院医药价目表”上找到自己女儿药费单子上的几种药品价格,“哎呀,真是进价多少,售价就是多少,一分钱也没赚我们的。”胡女士表示,因为女儿的病需要长期服药,药品价格的降低,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实惠的一件事。据统计,安徽省儿童医院的医疗总收入相对于去年同期下降了10%,其他多家医院表示总体收入也有所下降。

  [社区医院]

  门诊人数没明显变化

  综合试点鼓励和引导更多的患者首诊去基层,小病去基层。那么,一个月来,合肥市一些基层医院的门诊量增加了吗?记者走访了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园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位于贵池路与合作化路交口,地处老城区,紧邻安医一附院、安徽省中医院等几所公立医院。据介绍,4月1日之前,该中心每天的门诊量一般有100多人,几位全科医生半天刚好可以看完。“4月1日之后,每天的门诊量也是100多人,与平时没有明星变化。”该中心王永峰主任介绍。海恒社区位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距离老城区大医院较远,4月1日前,每天就诊的患者有100多人,但4月1日后,就诊人数仍然维持在这一数目,没有增加。

  数读

  安徽省卫生厅通报数字显示,通过17家省属医院统计,根据4月1日~15日期间的监测指标分析,门急诊人次、住院人次环比分别下降5.3%、1.8%,门急诊次均费用下降2.1%,门急诊药占比、住院药占比分别下降3.3%、7.7%。

责编:李新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