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强活力 安徽多市稳中求进树立发展新标杆

25.11.2014  09:49

  作为蚌埠招商引资的“重头戏”,今年1月份开工的大富机电第三期项目——“高端装备先进制造产业园”总投资高达15.9亿元,它把工业装备和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引入怀远,实现县域经济和企业共赢发展。 “达产后,每年可生产工业机器人1000台、数控机床及关键配套件500台,年销售收入15亿元。 ”大富机电副总经理张军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芜湖、淮北、合肥、蚌埠等市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坚持推进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发民营资本活力,在调优结构的同时,实现了经济较快平稳增长,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居全省前四位。

  芜湖坚持项目带动,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从数据看,1月至9月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322.82亿元,同比增长19.4%,长信科技、东旭光电等一批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增长势头良好。新兴产业项目的增多,为经济下一步发展集聚了后劲。项目支撑下,前三季度芜湖实现生产总值1635.84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居全省之首。

  淮北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让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充分涌流。今年以来,全面落实39项行政审批费用减免政策,加快准入项目审批,完善开发园区“封闭运行”机制,加快建设标准化厂房、现代物流等配套设施,为企业落地创造良好环境。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20.4亿元,同比增长9.8%。

  合肥民营经济表现活跃,前三季度民间投资完成2569.49亿元,同比增长24.2%,对全社会投资增长贡献率达76.2%。民营工业企业完成产值4191.11亿元,占全部工业的67.4%;实现增加值1035.86亿元,同比增长17.6%。民营资本的爆发,带动合肥前三季度实现生产总值3447.9亿元,增长9.7%。

  蚌埠加强经济运行协调调度,加大对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调研和帮扶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解决资金、用工等要素制约,提高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运行质量。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725.8亿元,增长9.7%,加快发展的步伐更加稳健。

  ·短评·

  要速度更要质量

  经济迈入新常态,不再一味追求GDP的高速增长。但这并不意味着新常态下不需要增长率,而是需要更高质量的增长。如何在换挡减速的同时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在优化结构的同时尽快做大经济总量,是各地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挑战。

  正因如此,前三季度芜湖、淮北、合肥、蚌埠等四市坚持以改革激发新动力,优化政策扶持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实现了经济的高增速和发展质量的提升,尤为引人关注。这表明增速和质量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转方式提高发展质量,速度才有可靠的长久动力;发展不“失速”,才能为调结构转方式提供足够空间,更好地适应新常态。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各地可以从四市发展的实践汲取经验,既要理性、客观认识经济增速的放缓,更要正视发展中的新挑战,迎难而上,加强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就能在调结构中实现稳增长。

皖北城际铁路网规划修改?安徽省发改委披露新进展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