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县营养餐实施学校晒食谱确保12万学生吃得舒心

29.06.2015  11:49

      土豆煨肉、清炒笋瓜、西红柿蛋汤……6月23日上午11:30,在利辛县城关学区苏店小学食堂里,孩子们正在开心地享受着可口丰盛的免费营养餐。

      从今年开始,国家提高了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餐的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天3元提高至每人每天4元。利辛县在严格执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同时,将供餐模式由企业逐步向食堂过渡、供餐内容“上墙”公开、管理更加规范,安全更有保证,让全县466所学校的12万余名孩子吃上了舒心、放心的营养餐。

营养标准提高,供餐模式向食堂过渡

      洁白的墙壁,锃亮的地砖,整洁的桌椅,温馨的就餐环境。孩子们依次排队打饭,工作人员身着工作服,面带微笑,各自在厨窗内忙活……这是利辛县城关学区苏店小学和马店中学食堂里的情景,也是该县为配合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专门设立的食堂供餐模式。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利辛县于2012年正式实施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从今年起,国家将营养餐标准提高了1元。为了让学生吃得更舒心、营养搭配更合理,利辛县营养餐供餐模式由最初的企业供餐逐步向食堂供餐过渡。

      “原来都是轮换着发给学生牛奶、鸡蛋、面包等,学生拿回家后也不一定吃,而且这些东西不能代替午餐。向食堂共餐模式过渡后,这些食物被替换成了各种可口的饭菜,学生可以根据口味选择,也不会出现因家里大人忙孩子饿肚子上学的事了。”苏店小学校长李保海说。

      目前,利辛县实施营养计划的学校共466所,受益学生122870人。其中,已有296所学校采用“食堂供餐”模式,受益学生79492人。2012年,利辛县新建、改建食堂(伙房)288所,2013年新建、改建食堂(伙房)171所。目前,食堂(伙房)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保障了营养餐的顺利实施。

供餐内容公开,实施学校纷纷晒食谱

      营养标准每天提高1元后,怎样从学生的营养餐中体现出来?向食堂共餐模式过渡后,大锅饭的价值与之前的鸡蛋、牛奶、面包相比,怎样能透明公开地展现出来?为此,实施营养计划的学校又想出了破解之招——晒食谱。

      在苏店小学和马店中学校门外及食堂公示栏里,都有公开“上墙”的食谱。各班午餐菜谱,每种饭菜的克数、采购价、采购地点、日期、责任人、监督电话,就餐学生数等信息,一应俱全。将各种饭菜的克数乘以单价后相加,总数再除以学生就餐数,得数约等于4。

      学校将这些食谱全部对外公开,接受监督,也随时欢迎家长走进食堂实地察看监督。如果家长对食品原材料的采购价格、饭菜质量和数量、卫生条件等有异议,可直接向学校提出或拨打监督电话反映。

      吃得好不好、够不够,学生最有发言权。正在就餐的苏店小学六(1)班学生倪鹏帅面前放着一碗蛋汤、一碗米饭和一碗菜,其中,菜是由土豆肉丝和清炒笋瓜搭配而成。“现在食堂里的饭菜挺可口的,比在家里吃得还好,分量也足,吃饱肯定没问题。”倪鹏帅说,以前中午学校老是发牛奶、鸡蛋等,都吃腻了。现在午饭能在食堂吃后,他就不用中午放学后再往家跑了,也节省了不少时间。

管理规范安全,学生吃得舒心放心

      “这是荤菜洗菜池和素菜洗菜池,这是碗筷消毒柜,这是食品留样保鲜柜……”在苏店小学食堂厨房内,李保海带着笔者边参观边介绍。他说,供餐模式向食堂过渡后,不光让学生吃得好,更要让学生吃得放心,卫生条件一点都不能马虎,就连刀具的使用也严格按照要求荤素分离,每种菜品至少要留样24小时。

      针对学校食堂实行自主经营、自主管理,管理者多为教职工,欠缺专业管理知识的现状,利辛县教育局特制定了《利辛县学校食堂管理工作手册》,分发至各校食堂从业人员学习,并要求严格遵照执行。利辛县教育局还多次联合县卫生、食监、质监等单位对全县食堂和伙房从业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原材料的验收、食品加工、发放、食品留样的标准、餐具的清洗和消毒程序等方面,并制订了食物过敏、中毒等突发性紧急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

      与此同时,利辛县政府还与学生营养餐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签订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目标管理责任书,县教育局与供餐企业和中心校签订承诺书,中心校校长与所属学校校长、食品专管员等签订责任书,分别明确了营养餐生产、储存、配送、接收、发放、食用、回收等环节的职责。同时,建立学校安全管理责任追究预警约谈制,对屡教不改,督导无效的学校,实行校园安全一票否决制。(徐靖 郭玉岩  特约通讯员:张秀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