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激活力

31.12.2014  08:10

  今年前11个月,在传统产业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区域创新能力和企业创新能力均进入全国前10位,发明专利申请量跃居全国第6位、中部第1位。这一连串数字生动地告诉我们,创新是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最大动力。

  近年来,随着资源环境硬约束日益强化,要素成本持续上升,我省传统产业优势不断弱化,发展空间进一步收窄。在新一轮经济转型中,要顺利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依靠创新培育新的持续增长动力和比较竞争优势,铸造拉动经济腾飞的新引擎。我省科技创新资源丰富,拥有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技大学等国内一流的科研机构和高校,合肥更是除北京外拥有国家大科学工程数量最多的城市。善用这些宝贵资源,就要坚持面向全省大局,更加注重围绕经济发展目标确定科技方向,围绕社会进步需求凝练创新课题,不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要创新,必须改革。要进一步推进创新驱动“1+6”政策的落实,强化政府的服务意识和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让成果转化渠道进一步“通起来”、企业创新进一步“动起来”、市场之手进一步“用起来”、政府之手进一步“活起来”。只有加快释放改革红利,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全速发动高成长性产业“引擎”,才能尽快建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创新型省份,推动我省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2014年是农历马年,也是安徽创新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前10个月,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就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1090.6亿元,同比增长15.4%;前11个月,我省共申请发明专利43018件,居全国第6位、中部第1位。伴随着创新成果的爆炸式增长,一批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群迅速崛起,成为引领安徽经济快速、健康增长的强大动力。权威部门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显示,安徽的区域创新能力已经跃居全国第9位、中部第1位,专利综合实力首次进入全国前10位,进入产业化实施专利比例居全国第1位。

  机制创新“1+6”引爆创新活力

  为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2014年初,我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意见》及6个配套文件(简称“1+6”),为我省创新型省份建设绘出了宏伟蓝图。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探索,共完成自主创新能力补助、国家重点新产品研发后补助、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共用补助754项,兑现省补助资金3.02亿元;面向海内外招引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0个,落实股权投资资金1亿元。

  在“1+6”政策的推动下,创新人才纷至沓来,创新成果加速涌现。今年以来,我省已在全球对接高层次人才团队140个,新入选国家“千人计划”29人,总数达158人,居全国第7位。新一代安凯电动客车“e控”系统、国内第一代冰箱用直流变频控制器、0.4毫米厚液晶玻璃基板、牙科CT、欧Ⅵ排放柴油机等一批产业创新重大成果纷纷涌现,量子通信南北干线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平台建设培育技术创新丛林

  “这是智能玻璃,能根据环境温度对红外光透过率进行自动调控。 ”拿起一块看似普通的玻璃,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综合管理部主任王伟介绍,目前这种玻璃已被应用到波音公司的飞机舷窗上。

  这只是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实现产业化的诸多成果之一。揭牌2年多,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已吸引了400名工程硕士,与英特尔、微软、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共建33个联合研发中心和实验室,形成了“技术创新丛林”,并搭建未来网络实验设施运管中心、量子通信南北干线运管中心等国家级技术研发平台,成为中西部地区又一创新高地。

  科技强则产业强。众所周知,冠有“家电大省”之名的安徽曾一度因缺乏核心技术和强势品牌,产业陷入“空心化”危机。近年来,我省依托中国家电研究院安徽分院等研发机构,在家电行业大力实施“铸心工程”,依靠创新完成了从家电大省到家电强省的跨越!产业也正在向高端化、智能化、个性化升级,合肥三洋自主研发了代表国际尖端洗衣机技术的智能空气“洗—干”一体机;美菱不断推出保鲜、节能、纳米材料电冰箱,不断引领电冰箱技术进步;晶弘冰箱诞生之初就定位中高端,“瞬冷冻”技术一举颠覆了冰箱在“健康保鲜”领域的定义。

  除了中科大先研院、中国家电研究院安徽分院这样优秀的产学研平台,我省还有一大批“创新丛林”在茁壮生长。截至目前,全省各市围绕首位产业,组建了20家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增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试点联盟14家、国家级1家。

  抢占高地成果产业比翼齐飞

  5月17日是世界电信日,那一天未来网络合肥先导试验网开通仪式在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举行。此次开通的合肥先导试验网创下了“国际上第一个支持协议无感知转发技术的广域网络试验床”等四个第一。

  像未来网的开通一样,在过去的一年里,安徽创新创造了众多的国内乃至世界第一,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加速发展。今年初,国内首条8.5代氧化物面板生产线在合肥京东方正式投产。 “合肥造”110英吋超高清显示屏、冰箱透明显示屏等尖端产品惊艳亮相。这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平板显示这一关键技术,站到了与三星、夏普等国际巨头同一级别的平台上。以京东方为时空坐标点,一个吸引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拉动投资额近400亿元、实现产值达千亿元的新型平板显示产业集群正在江淮大地加速形成。

  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制高点”——智能语音技术领域,皖人正在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作为亚洲最大的智能语音技术提供商,科大讯飞今年率先发布了“讯飞语音云”平台。借助全球领先的智能语音技术,合肥有望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语音产业高地,诞生又一个千亿元产业集群。

  今年7月,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省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高成长性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智能装备、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智能语音等10大高成长性产业正汇聚增长新动力,在未来数年间实现近万亿元产值,成为我省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

  量子科技驰骋世界最前沿

  “当年杨振宁、李政道先生证明,中国人在国外可以做很好的科学研究。我们现在也证明了,中国人在国内也可以做很好的研究。 ”中科大教授、中科院院士潘建伟自信地说。 “20多年前,中国量子物理研究还没起步,今天已成为这方面最顶尖的国家之一,中科大也成为最顶尖的研究机构之一。 ”国际量子大会主席阿里亚诺毫不吝惜自己的夸赞。

  今年,潘建伟院士头上多了一个头衔——中科大副校长,但这并没有妨碍他在量子科技领域继续驰骋。这一年,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研究中心”在中科大挂牌成立,他率领的团队将可以抵御黑客攻击的远程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安全距离扩展至200公里,刷新世界纪录;这一年,国家级重大工程量子通信“京沪干线”总控中心落户合肥,中科大完成“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主要技术攻关;这一年,中科大量子通信技术在合肥市公安系统“天网工程”中成功应用,并将技术“出口”到济南,建成全国首个以承载实际应用为目标的大型量子通信网。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中国梦,都要在自己的位置上为之努力。 ”潘建伟表示,虽然当上了副校长,平时有不少校务要处理,但实验室依然是他最流连忘返的地方。为了实现中国的量子通信梦,潘建伟这些年来一直率领团队与时间“赛跑”,每周工作7天、每天超过12个小时,对于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为培养年轻队伍,他还把优秀人才送到国外最好的量子信息研究小组锻炼。

  潘建伟团队自组建以来,始终活跃在量子科技前沿,他们的成果1次入选《自然》评选的年度十大科技亮点、2次入选欧洲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3次入选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国际物理学重大事件。然而,因为潘院士太忙,想采访到他,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只要有机会逮住他,一定会让他多说几句。 ”这成了跑口记者采访“大牛”的秘诀。

  十大团队打造创业“潜力股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作为全国第二个国家创新型试点省份,省委、省政府今年把面向海内外公开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配套政策。目前,按科技含量、发展前景、团队素质、商业模式综合评估,我省已初步从140个申请团队中筛选出十大团队,省里将拿出“真金白银”,每个团队支持1000万元,市县政府按不少于省里额度先行支持,并设立期权制度。

  十大产业集聚科技新力量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这一年来,我省崛起并壮大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我省推动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茁壮成长”,省政府今年明确提出打造十大高成长性产业,力争到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9000亿元;开发1000个以上重点新产品。

  ·精彩故事·

  先研院:孕育新兴产业的“试验田

  在合肥市大蜀山西麓,崛起一个全国闻名的“创新高地”。这就是被称为“江淮硅谷”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这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创新“试验田”。中科大先研院由省政府、中科院、中科大、合肥市四方共建,突破传统大学科研模式,利用大学、科研机构强大的科研实力,利用丰富的校友资源,结合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充分发挥资源集聚与带动引领作用,推动重大原始创新成果转化为变革性技术,以催生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出一条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同创新之路。

  这一年来,中科大先研院聚焦微电子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医疗健康和量子信息等重点领域“种大树”,对接中科院等优质资源“建森林”,并立足国际平台聚人才。截至目前,中科大先研院已累计建设战略性平台10个;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33家;引入创新孵化企业74家,注册资本达4.086亿元,成为中西部集聚国内外资源、引领安徽新一轮转型发展的“引爆点”。

  孵化器:培养科技企业的“梦工厂

  致力于培育科技“小巨人”的孵化器,被誉为中小企业成长的“梦工厂”。今年,我省建立一批新的专业技术孵化器,扩大创业服务的受益群体范围,满足日益增长的创业活动对孵化服务的需求,为培育高端、具有带动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布下种子。目前,科技企业孵化器已成为我省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兴产业领域领军企业的“摇篮”,成为积聚创新资源的有效载体。

  科大讯飞、美亚光电、阳光电源……近年来,一个个科技企业在孵化器内成长壮大,实现上市梦想。自1992年成立首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以来,我省目前已建设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85家,累计孵化企业6503家,毕业企业1762家,在孵企业获得知识产权数达11978个。今年以来,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实现总收入1.16亿元,孵化器内企业累计实现收入77.257亿元。

  今年以来:我省已在全球对接高层次人才团队140个新入选国家“千人计划”29人总数达158人,居全国第7位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跃居全国第9位、中部第1位专利综合实力首次进入全国前10位进入产业化实施专利比例居全国第1位

  网言网语

  @风夜荻花:一系列鼓励创业的政策发布,一个个鼓励创业的孵化园诞生……有了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扶持,安徽发明专利授权量大幅增加,创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大学科研实力急剧提升。创新创业,加快了结构调整,提升了产业档次。

  @十日十未:2014年是创新的一年,我省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取得积极成效!合肥“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引来各方赞誉。合肥增添两个极具“含金量”的称号——“中国十佳和谐发展城市第一名”和“中国十大创新城市第三名”。自主创新蔚然成风,让年轻人的机会越来越多。

  @长木斯语:今年,安徽创新型省份建设开始启程,科技不断产生创新成果,粮产不断创造新纪录……今年年度热字,“”字必不可少!

皖北城际铁路网规划修改?安徽省发改委披露新进展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中安在线
淮南凤台何时“撤县设市”?安徽省民政厅回复网友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