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永远在路上”

04.03.2015  08:57

  2014年12月30日,在安徽省第七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颁奖大会上,来自铜陵市郊区梦苑社区的残疾人选手杨勇荣获“电子装配和调试类”技能竞赛第一名。

  杨勇,肢体二级残疾人,1977年10月出生在铜陵市郊区一个普通煤矿工人家庭。3岁那年,他在家玩耍时,因一次小小的跌跤,导致身体多处骨折。经医生诊断:杨勇患的是“成骨不全症”(俗称:“脆骨病”“瓷娃娃”)。他的骨骼像枯树枝一样,一折就断,没有正常人骨骼的弹性和韧性。在以后的生活中,稍微碰一下,轻轻摔一跤,杨勇的骨头就折了,就这样也不知骨折过多少次。因为治不好病,加上家庭经济条件差,每次骨折只能任其自然愈合,以致杨勇至今身高不到80厘米,脊椎骨畸形。

  当年,因杨勇无法像其他小孩那样正常行走,所以没上过学。家人就买了几本书让他识字写字。也没人刻意教他,小杨勇很用功,自己通过看图识字,琢磨领悟,学会了很多字,此后,又学了一些小家电维修知识。

  1997年,杨勇开了间烟酒零售小卖部。左邻右舍知道杨勇会修理手电筒、电子钟(表)、收音机等小家电,维修费收得又不高,都把东西送到他这修。久而久之,小卖部成了副业,而家电维修竟成了他的主业。

  2008年,父母给杨勇在市区杨家山幼儿园侧门物色了一处门店。但修理部开张后不久,杨勇就发现,顾客送来的家电五花八门,有的甚至都没有见过,既无说明书也没有线路图。他边修理边学习,又自学电脑,通过上网和同行交流,学习新的电子装配维修知识,手艺大幅度提升。如今,所有的大小家电,只要顾客讲个大概,他就能预测到什么方面出了问题,并能很快“手到病除”。

  对生活困难的老人和残疾人,杨勇只收配件工本费,修理费能免则免。他乐于助人,邻居快件邮件来了都委托他签收,邻里把东西寄放在店里,他都满口答应。还有些客户在家里遇到电器操作上的问题,只要来电,杨勇就会不厌其烦地教授怎样操作。

  “创业者永远在路上。”杨勇说,如今,他准备把智能手机和电脑也纳入维修范围,然后扩大店面,并附带一些小家电销售。他还希望将自己的手艺传授给其他残疾人,带动他们创业和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