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学院推出22期“创业在路上”专题系列报道

15.07.2015  11:39

为贯彻落实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合肥学院从今年四月份起,组织力量,通过上门、电话、书面采访等形式,采写了一批鲜活的优秀毕业生创业典型,人物专访以“创业在路上”为题,在校园网上连续推出了22期系列专题报道。

在这些优秀毕业生创业典型中,既有休学下海小试牛刀的创业狂人,也有以科技创新救活企业的“五一”劳模;既有毕业两年创下“互联网+物联网”销售产值过亿的创业达人,也有“带着梦想去旅行”创景新锐;既有吃得苦、挺得住的创业小强,也有从涮马桶实习生做到38家店面老总的创业奇人;既有大学版的“中国合伙人”,也有共走创业路的同窗夫妻档;既有大学生创业园里的青年“企业家”,也有德国公司中国区总代理的海归创业新人。人物专访从不角度、不同侧面,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合肥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的丰硕成果,彰显了学校“改革、开放、求实、创新”的办学传统。

创业在路上”系列报道,引发校内外广泛的关注和热议,不少创业典型事迹被社会媒体转载、引用。系列报道采访了校内部分师生,大家普遍认为,高校毕业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毕业生成功的创业经验可以增强有志于创业在校生的创业信心,通过典型引路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形式。旅游系王后春老师表示,《从刷马桶的实习生到拥有38家门店老总》、《带着梦想去旅行》报道的就是旅游系的毕业生,看到学校这么多优秀的毕业生在创业的路上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深受感动。没有差的学生,只有不成功的教育,作为教师深感责任重大。管理系李道芳教授表示,优秀毕业生创业典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从不同的角度了验证了建设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正确性。同时,创新是创业的前提和基础,作为应用型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尤为重要。目前在校创业的王迪正在和同学一起创办一家小型公司,起初选择创业是因为感到现在就业难,看了学长们成功的创业经历,对自己的创业之路也更有信心了。校党委书记蔡敬民表示,创新创业不只是一个活动,也不只是一个形式,而是大学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一个有机部分。当前学校正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积极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服务支撑体系。张文兵校长表示,创新创业教育必需以全新理念来构建,传统的专业教育和培养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必须在创新创业价值观塑造、创新性思维训练、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文化营造等个方面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时代给了每个人成就梦想的机会,大学有责任也要有担当,尽力帮助广大毕业生实现创新创业梦想。(特约通讯员: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