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拟规定养老院日照不能低于冬至日2小时

24.12.2015  19:09

  在规划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时,日照标准将不能低于冬至日2小时,这个要求比普通住宅更高。记者获悉,安徽省住建厅组织编制了全省首部《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导则》,目前正在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未来有望为老年公寓、养老院、托老所等各类养老设施的建设立下军规,全面改善老龄人口的居住、出行及社会服务等条件。

  现状

  城乡规划中对老龄人口关注不够

  安徽省是1998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是全国12个较早进入老龄化的省份之一,且老龄化有进一步加剧趋势,如今65周岁以上老年人突破692.8万人,占总人口的11.4%。

  由于种种原因,安徽省未出台有关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的技术性规范,国家层面的《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编制较久,已经不能适应发展需求。与城镇总体规划重视城市产业、生态、低碳等发展理念目标不同,各地基本未将解决老龄化问题、促进老年人健康快乐生活作为规划的一项重要目标理念提出,反映出规划中对于老龄人口关注的缺失。

  业内人士指出,客观地看,全省的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上还有不足之处。比如,部分规划设计在细节上不符合实际,养老机构的建设缺乏规范标准;无障碍设施重建设轻管理,盲道、坡道、公园以及老年人配套设施被占用损坏的现象比较多。随着老龄化进入急速发展阶段,这些情况都需要引起重视。

  模式

  “421型”家庭传统养老压力大

  安徽目前的养老模式还是以居家养老为主。这基于国情以及传统因素的影响,这种养老方式主要集中在中青年家庭。选择居家养老,老人们生活在家庭中,感到自由和方便,经济上负担也比较轻。但家庭养老在新形势下的脆弱性日渐显现。生活节奏加快,工作负担加重,“421型”家庭的增多、空巢家庭等问题的出现,赡养者力不从心,一般家庭难以承受。

  近年来,社区养老是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养老模式,以其个性化、多样化、社区化的特征与优势,向老年人提供包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服务、家庭照顾、日间看护、娱乐和教育等内容在内的多项服务,因而能够高质有效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此外,机构养老模式被视为一种现代养老模式,尽管目前并没有被大多数老年人所接受。机构养老与家庭养老相比,入住养老院,集中供养,集中居住,日常生活有人料理,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子女的负担,而老年人也有了多方面的保障。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