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省第十次党代会:强基固本,筑牢基层堡垒

14.10.2016  07:06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各级党组织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推动重心下移、人员下派、资源下沉,促进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压实责任:把基层党建放在心上、担在肩上、抓在手上

  省委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成立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协调小组,定期听取汇报,协调解决问题。省委率先垂范,带动各级党委重视抓基层打基础,把基层党建放在心上、担在肩上、抓在手上。

  “新年第一会”,开篇布局抓党建,在宣城市已渐成一个惯例。 2015年以来,宣城市已连续两年将党建工作会议,作为开年第一会,每年确定一个主题,统领全市党建工作。市委响亮提出“往前站、向我看、跟着干”,以上率下,带头落实抓党建主体责任。

  目前,各地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2015年以来,亳州市委探索建立党建工作季度督查调度制度,每季度选择1个县或区,由市委书记率队、市委常委等参加,现场督查调度全市基层党建工作,推动基层党建突出问题整改和重点任务落实,形成抓基层党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每年年底举行的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则是对各级党委“一把手”抓基层党建成效的集中检阅。实事求是“”,动真碰硬“”,客观公正“”,上紧了党委管党建、书记抓党建的“发条”。

  坚持问题导向,从严压实责任。我省分年度制定基层党建工作“三个清单”,列出基层党建工作的突出问题和任务清单,逐项抓好落实。我省这一做法,受到中央领导刘云山、赵乐际同志批示肯定。

  出台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非公企业和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意见等系列文件,召开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座谈会、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会议等进行部署推动……一个个务实之举、固本之策,着眼落实责任、解决问题,有力地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

  健全体系:哪里有党员,哪里就建立组织

  庐江县同大镇每年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有500多名,镇党委采取单建、联建、挂靠建等方式,在务工党员集中的上海、广州等地,成立了12个流动党员党支部,使流动党员有“”可归。哪里有党员,哪里就建立组织。近年来,全省各级党委创新设置方式,完善管理服务,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各地打破地域、类别、属性界限,在专业协会、产业链上建立专业党组织,扩大“两新”组织党组织服务覆盖,建立大党(工)委制,使党组织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群众需求更紧密、更有效。

  据统计,目前全省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协会党组织3000多个。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两个覆盖”深入推进,全省独立法人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95.1%,依法登记管理的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率达57.6%。区域化党建格局稳步构建,全省123个街道实行大工委制,1075个社区实行大党委制,45.1万多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

  “严惩腐败治贪、改进作风治假、考准实绩治懒、提质增效治庸、配强班子治软、发展经济治穷、维护稳定治乱、完善制度治散。 ”2014年以来,我省重拳整治,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各地建立分级分类重点联系制度,实行“一村一策”,3年来共对4536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整顿。今年初,我省建立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长效机制,持续用力,标本兼治。

  帮扶“心贴心”,结对大延伸。我省大力推进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全省累计15550个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非公企业等城市基层党组织,与15523个村(农村社区)成立了联合党组织,实现了对建制村全覆盖。

  锻造队伍:选优配强“领头雁”,提素质增能力优服务

  走出校门,进入“农门”,成为肥东县元疃镇塘西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后,曹铮扎根基层,艰苦创业,带动村民致富,受到群众肯定。让他感到既意外又喜悦的是,在今年3月的镇党委换届中,他当选为镇党委委员。

  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圆满完成15417个村、2411个社区“两委”和1245个乡镇党委换届工作,实现了选出好干部、配出好班子、换出好面貌的既定目标,凝聚了推动农村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充分认可。

  “班子强不强,关键看班长。 ”我省持续着力,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从2001年开始,连续15年从党政机关选派2万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或书记,2008年以来分8批选聘了10544名大学生村官,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紧紧抓住书记这个“龙头”,带动全体党员增强促进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近年来,我省还从机关和街道选派1268名干部到社区任职,选派3236名干部到社区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向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分2批集中选派2.7万多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帮扶3.6万多个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

  服务群众,缺不了本领。 2013年开始,省委组织部实施“523”工程,经过5年时间,重点培育省级示范村党组织书记500名,市级示范村党组织书记2000名,县级示范村党组织书记3000名,进一步优化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围绕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我省深入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每年选调2000名村党组织书记到高校学习,每年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轮训一遍,全省共有3.65万余名村干部参加大专以上学历教育。

  强化保障:确保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

  前些年,池州市贵池区棠溪村村部就几间烂房,村干部有的只好在家办公,村民办事有时找不到人,极为不便。在上级组织部门支持下,现在村里不仅新建起了2层14间的村部办公楼,而且建有234平方米的文化广场。 “全村办公、议事、活动都有了场所。”村党总支书记张五七说,干群之间的凝聚力、党组织向心力和战斗力也大大增强。

  抓基层打基础,离不开经费等有力的保障。近年来,我省强化投入,推动各地把更多的经费投入到基层,提升基层基础保障水平,确保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据统计,2015年全省各地投入基层党建经费约41.5亿元,比上年增长约45.6%,是投入最多、力度最大、成效最好的一年。

  2011年以来,我省启动实施皖北地区新一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连续5年省财政和省管党费每年投入1500万元,重点支持200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新建或改扩建,今年底将实现每个村级活动场所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的目标。全省30807个非公企业党组织建成固定活动场所。 174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和149个产业集群专业镇全部建成党群活动服务中心。

  基层干部报酬待遇得到全面落实。2015年全省村“两委”正职年均总报酬达2.26万元,比上年增长0.46万元。从2013年开始对全省离任村干部发放生活补助,目前全省累计发放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32.89万人次,共13.09亿元,让老村干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一项项固本强基的有力有效之举,筑牢了基层堡垒,激活了组织末梢,夯实了执政根基,汇聚起建设美好安徽的强大力量。

【专题】喜迎安徽省第十次党代会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黄永礼
皖北城际铁路网规划修改?安徽省发改委披露新进展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