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发展”的“黄山模式”

29.04.2017  22:13

  

   中安在线讯 黄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也是首批世界地质公园。据了解,多年来,黄山风景区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风景名胜区工作方针,坚持在“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月,黄山旅游进入旺季,对于第19代“迎客松”守松人胡晓春来说,工作更加紧张了。24小时动态监测、每两个小时记录一次守松日记,已经成为胡晓春的日常,每年300多天的日夜陪伴,胡晓春心里早已把迎客松当成了自己家人。

  第十九代“守松人”,是“80”后胡晓春最引以为豪的身份描述。2010年年,他从上一任黄山迎客松“守松人”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当前黄山上与迎客松“厮守”时间最长久的人。

  守护迎客松,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在距离迎客松约两米开外的一间小办公室,多台检测仪器正在运转,这里也是胡晓春的办公司。胡晓春紧盯着了电脑屏幕中显示的数据,每隔2个小时,胡晓春就要将监测仪所反映的数据记录在一本纸质的“守护监测日记”中。而一旁的储物柜,里面摆满了7年来他所写的监测记录。

  “专人守护”的措施,是黄山景区做出的世界创举。对于重点保护的“黄山松”,不仅有专职“守护人”24小时保姆式守护,其背后还有强大的专家会诊团队。

  据介绍,每年景区会邀请包括生物学、力学、气象学、病虫害学等多学科专家对迎客松生长状况进行体检和会诊,并建立了四级灾害性天气应急体系,为古松配备了专用气象观测、电子监控、雷电防护等设备。黄山景区还为迎客松加装了树木力学探测装置,防止其受风力、积雪、冻雨等极端恶劣天气而出现安全问题。

  造型奇特的怪石、坚挺不屈的黄山松、如梦似幻的云海,4月黄山一步一景,游客徜徉在奇幻的美景之中。

  尽管游客众多,但是景区秩序井然有序,环境干净整洁。记者采访中注意到,黄山风景区每隔5-10米就设有垃圾桶,环卫工人不间断地收拾,每个指示牌下都会有“文明旅游”的温馨提醒。

  对于黄山景区导游吴晓光最大的感受是,随着景区环境的提升,游客的素质也越来越高。每次带团登山前,吴晓光都会提醒游客文明旅游,很多游客游览黄山时,会随身携带垃圾袋,喝过的矿泉水瓶、食品包装袋都会装起来带下山。

  据介绍,为保护黄山的生态环境,黄山风景区实施了“净菜上山、垃圾下山”的举措,就是将处理干净的环保食品送上山,而垃圾和宾馆换下来的洗涤用品等分拣下山。一方面减少了山上水资源的使用量和垃圾的产生量,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洗涤剂的用量,把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降到了最小。

  黄山风景区党工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程亚星介绍,黄山风景区还通过“预测、预约、预报”的调控机制来保护生态环境,错开高峰,削峰填谷。黄山旺季晴好天气日最大承载量为5万人,旺季恶劣天气和淡季最大承载量都为3.5万人。黄山也是全国景区中第一家主动确定淡季日最大承载量的景区。

  为防止过度的客流造成对生态环境的伤害,黄山风景区管委通过市场调研分析等方法预测游客数量,对于五一、十一等节假日高峰期,及时预警,安排游客错峰上山,实现了各片区客流平稳、各时段峰谷均衡、景点之间冷热均衡,从而使得来山游客数量始终控制在景区的环境承载范围之内。

  记者了解到,黄山广泛应用现代科技,极大提高了遗产保护管理水平。目前,建立了现代化、智能化的保护管理指挥调度中心,大到环境质量、森林防火,小到摩崖石刻、游人行踪,一切尽在“千里眼”和“顺风耳”的掌控之中。“全方位的保护”让黄山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同类风景区的前列,保障黄山的绝美景色得以永续发展。(记者 黄娜娜 汪乔 顾继月)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黄娜娜 汪乔 顾继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