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斌在全省供销社二届七次理事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24.03.2015  20:06

全省供销社二届七次理事会议

      暨监事会议文件之三 

 

 

探索前行    努力适应新常态

深化改革    力求实现新发展

      ——在全省供销社二届七次理事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2015年3月22日)

钱    斌

 

各位理事、各位监事、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省社理事会,向大会报告一年来的工作,请各位理事审议,并请各位监事和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全面回顾2014年工作

      过去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全国总社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供销社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精神,按照梁卫国副省长8月份代表省委省政府对供销社提出的希望和要求,积极应对复杂严峻形势,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锐意改革创新,圆满完成了二届五次、六次理事会议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在2014年全国系统综合业绩考核中,我省供销社荣获省级优胜单位特等奖第四名,连续八年稳居第一方阵。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2014年,全系统销售总额1970.9亿元,增长21.5%;利润总额40.1亿元,增长20.5%。16个市销售、利润均保持增长态势。省社投资企业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利润总额6.5亿元,增长19.6%。全系统资产总额973.7亿元,所有者权益251.8亿元,社会贡献总额74.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7%、11.9%和6.9%;上缴税金17.3亿元,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4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全系统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快速增长。进入3月份,受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传统主业市场需求不旺,购销增幅急剧下滑。上半年实现销售总额758.7亿元、利润总额12.8亿元,尽管同比略有增长,但增速降幅达20.7和36.5个百分点;下半年,随着各地对经济新常态的逐步认识,省社适时召开二届六次理事会议、“新网工程”建设会议、企事业单位经济形势分析会议等予以指导,在全省系统的共同努力下,实现销售总额1212.2亿元、利润总额27.3亿元,同比增长28.7%和30.6%;比上半年分别增加453.5亿元、14.5亿元,增长59.8%和113.3%,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综合改革有序推进

      一是宣传发动,营造氛围。自中央提出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以来,我省系统高度重视。省社成立了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就推进综合改革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并向分管省长作了专题汇报。开展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被列入当年省委一号文件和省政府重点工作任务。

      二是制定方案,申报试点。借鉴试点省做法,结合安徽实际,一方面及时制定了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草案),另一方面动员各地申报改革试点。目前已有合肥、宿州、灵璧、固镇等14个市县社申请加入试点。

      三是充分研讨,适时推进。为了更好地指导全省系统深化综合改革,省社成立5个调研组,由党组成员带队分赴市、县社开展专题调研;同时,在二届五次、六次理事会议上就全省综合改革进行研讨,并召开部分市、县社综合改革工作座谈会征求意见,使得“草案”进一步完善。省社要求各地不等不靠、勇于创新,努力推进综合改革。全年,各地在为农服务、组织创新、体系再造等方面涌现出不少典型,为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积累了经验。

      (三)基础建设扎实推进

      一是破解难题,基层社恢复重建步伐加快。省社与省工商局联合下发基层社登记注册有关问题的通知,有效解决了改造和新建基层社登记注册问题。合肥市社出台加强“三社一会”建设意见;宣城、蚌埠市社以股份合作制形式新建基层社,引导基层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发展;太和县洪山、利辛县城关、宿松县程集等供销社在盘活资产、建设新型经营服务网络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新建基层社126个,总数达735个;淮南市曹庵中心社等6家基层社入选总社基层社标杆社。全系统基层社实现销售300.2亿元、利润4.1亿元,分别增长31.7%和51.6%,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二是加大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加速推进。省社2014年从合作经济发展基金中拿出485.2万元对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奖补,增强了各地的积极性。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47个,总数达3491个。淮北、阜阳、六安等地创新思路方法,有效促进了专业合作社发展。当年,六安市金安区宝瑞达种植专业社等1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荣获国家级示范社,歙县山野山核桃等28个专业社入选总社级示范社。

      三是整合资源,综合服务社功能有效提升。省社出台农村综合服务社星级社暂行标准,要求各地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努力打造农村和城镇综合服务平台。宿州市社制定了美好乡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规划,该市北郊供销社所属13家综合服务社,积极开展农资、农副产品、农业科技、土地托管等服务,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潜山县源潭供销社建成融购物、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深受当地居民欢迎。目前,全系统已创办各类综合服务社16315家。

      四是强化指导,行业专业协会作用充分发挥。加强对省级农资、茶叶、棉花、烟花爆竹等六大协会的指导,促使其发挥积极作用。马鞍山和铜陵市供销行业协会、淮南物资回收协会等积极探索行业协会服务新方式,得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目前,全系统已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合作经济联合会360个,入会会员达16万余人。

      (四)社有企业加快转型

      一是传统主业布局优化。面对传统主业经营受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新情况,各类企业纷纷谋求新路。辉隆集团在蚌埠建设年产100万吨复合肥,携手青海盐湖钾肥设立南方公司,拓展华东市场;双赢集团布局陕西神木,建设洁净煤基地,同时开发物流业务,拓展镍铁、废塑料等经营品种;盛虹集团进军湖南市场,投资建厂,生产自主品牌烟花爆竹;安徽棉麻再度深入新疆,克服困难,扩大购销;合肥银山棉麻收购繁昌棉胎厂,培育棉浆粕和棉胎两大支柱;阜阳商厦联合红星美凯龙打造城市综合体等,有效优化了产业布局。

      二是新兴产业加速成长。围绕国家产业调整新导向,努力培育新兴产业。新力投资集团已成为拥有“全牌照”类金融企业,旗下德众金融上线9个月融资突破4亿元,网贷评级位列安徽第一;和合生态绿叶园林业务不断壮大;宣城市社设立了精致农场和农业研究院;蚌埠市社对城区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升级等,都表明社有企业新兴产业正在加速成长。

      三是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司尔特进驻上海自贸区,搭建电子商务新平台;黄山永佳集团推进成员单位与芜湖神剑股份战略重组,实现了聚酯树脂行业生产企业的强强联合;合肥兴隆肥业大力开展农资直营放心店直销服务;桐城新天地农资公司积极推进土地流转、粮食深加工等,为在“新三板”上市奠定基础。目前,全系统销售过5亿元的企业近40家,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发展集群,成为我省系统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力军。

      (五)为农服务能力提升

      一是“新网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全省系统六大网络逐步健全。目前已培育销售亿元以上龙头企业302家,拥有批发市场60个,各类经营网点60231个、连锁店44113家、配送中心498个,覆盖了全省70%的乡镇。各地党委政府也对“新网工程”建设高度重视,如阜阳、合肥、马鞍山市及凤台、凤阳县等地,或给予政策倾斜,或加大财政支持,有力地促进了“新网工程”建设。

      二是社会化服务成效明显。围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生活社区化等新趋势,各地努力拓展服务领域,强化服务的专业化和规模化。阜阳市社积极筹建“供销系统数字民生社会化服务平台”;池州市社引导“三社一会”为家庭农场开展合作式、订单式服务;马鞍山市社为大学生回乡创业铺路搭桥,受到中华合作时报等媒体关注;安庆市社协调企业投资1亿多元建设农民工创业园,带动就业千余人次;宿松县社引导基层社创办老年公寓,为老人安度晚年提供温馨服务。省社在合肥成功举办了第八届中国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

      三是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继宁国之后,阜阳、池州、南陵、岳西、望江等市县社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积极抢占电子商务制高点。目前,全系统共15家供销社成立了电子商务公司,涵盖省市县三级,126家企业开展电商业务,全年交易8.3亿元,同比翻了一番。马鞍山、含山、当涂、巢湖等地纷纷加强与淘宝、天猫、1号店等网站合作,搭建平台,宣传营销当地特色产品,助推了经济发展。

      四是农村金融服务积极拓展。为了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各地通过组建类金融公司、探索互联网金融、试点资金互助、入股村镇银行、参与农村信用社改造等方式,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帮助小微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融资难题。黄山、滁州等地在发展资金互助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赢得政府支持,也深受企业和农民欢迎。

      (六)作风建设成效明显

      全系统注重把作风建设作为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机关效能建设等有机融合,取得了明显成效。省社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三十条规定。各地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得以加强,广大干部职工精神状态大为改观,服务效能明显提升,供销社发展的环境进一步优化。

      过去一年,全省供销社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这是省委省政府、全国总社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社理事会、监事会,向关心支持供销社发展的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表示衷心感谢,向全省系统干部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表示崇高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工作中仍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综合改革的思路还不够清晰,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还有待破除;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后劲不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整体实力不够强、组织体系不完善、为农服务的规模化和专业化还不尽如人意;管理队伍老化、经营骨干缺乏、人才交流渠道不畅等问题依然存在;反对“四风”、反腐倡廉建设和加强法治建设任重道远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谋划,积极应对,切实解决。

      二、把握新常态,实现新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也就新常态下如何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必须结合实际,准确把握,主动作为。

      (一)深刻理解新常态的新特征

      新常态是国际经济社会普遍规律。从世界范围看,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在经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后,向中高速增长期过渡,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新常态是我国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长期以来我国粗放式的增长模式使得发展受能源、资源、环境的制约愈加明显,发展的内在支撑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发展正处于“三期叠加”的新阶段。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我国主动调低连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实现经济换挡,保持中高速增长,防范和控制风险,是完全符合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客观规律和新要求的。

      正确认识新常态的主要特征。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特征。一是从速度变化看,发展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即从10%左右调减为7%左右,就是为了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二是从结构优化看,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201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48.2%,超越第二产业;“三驾马车”对经济贡献由投资主导型转向消费主导型,去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1.2%,比上年高3个百分点。三是从动力转换看,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产业、新行业、新业态、新模式正在加速成长,这些都为供销社发展带来难得契机。

      (二)牢牢把握新常态带来的新机遇

      一是抢抓转方式调结构带来的新机遇。新常态下,GDP尽管增速下降了,但由于基数大了,2015年增量将达到4万多亿,相当于1994年全国GDP总量,相当可观。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已从二产最大转变为三产最大,产业结构水平正从低中端逐步走向中高端;需求结构正从投资需求为主向消费需求为主转变,消费升级将创造公共性服务、消费性服务和生产性服务的巨大发展空间。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创新正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由此可见,新常态下经济总量不是小了,而是更大了;经济结构不是固化了,而是优化升级了;发展动力不是削弱了,而是增强了,为供销社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市场空间。

      二是抢抓农业现代化带来的新机遇。新常态下,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适度规模经营稳步发展,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发展,为供销社发挥独特优势,顺应农业发展的趋势变化,提供了广阔舞台。

      三是抢抓流通现代化带来的新机遇。新常态下,流通现代化正在发生深度调整。流通的领域、手段、方式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拓展、提升、快捷和方便。去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9.7%,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37.7个百分点,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带动下,与互联网、电子商务有关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为供销社联动城乡、健全网络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会。

      四是惟有创新才能抓住新机遇。新常态下,发展仍是第一要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常态下的新机遇就摆在眼前,关键是需要我们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创新的举措来开展工作,牢固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只要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就一定能推动全省系统经济再上新台阶。

      三、努力做好2015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社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015年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文件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全国总社的工作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准确把握“三农”工作新形势,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力争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社有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商业模式、强化为农服务、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取得实效,圆满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

      2015年工作预期目标是:全系统实现销售2267亿元、利润46.5亿元,同比均增长15%以上;新增销售超亿元企业60个,新改建配送中心10个,新建、改造批发市场10个,新增庄稼医院科技服务网点200个,新增经营网点3000个,覆盖全省85%以上乡镇、60%以上的行政村;新建基层社130个,新建专业合作社700个,新建综合服务社600个,发展各类协会16家。

      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力争在体制和机制上有新突破

      一要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中央关于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的意见即将下发,这是指导今后一段时期供销社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央要求供销社深化改革的目的,在于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使之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担当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因此,必须坚持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系为核心,以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为根本,紧扣各级联社职能转变、社有企业创新发展、基层组织重组改造三个关键环节,加快构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使供销社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我们必须真正吃透文件精神,准确把握改革内涵,切实统一思想行动,凝聚起推动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要加大推进综合改革力度。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是贯穿全年的重点工作,省社将适时召开综合改革动员会,按照省政府批准的实施方案,全面部署推进我省综合改革工作。各试点申报单位要先行先试,进一步优化改革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细化措施保障,强化督导考核,力求尽早取得改革成效。非试点单位必须及时跟进,按照中央文件要求,及时制定改革方案,结合实际抓好实施,形成全面推进综合改革的良好局面。各地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切实加强组织建设,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建立健全理事会、监事会的机构设置,为深入推进综合改革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力争在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系上有新突破

      一要探索基层社发展新路径。基层社的分类改造和恢复重建仍是今年系统工作的重点,在这方面省社和市社要加强指导和帮扶力度,县社必须切实担负起领导职责。对经济实力薄弱、服务功能软化的基层社,应重点通过联合社帮扶、社有企业支持、流通网络带动等方式切实加以改造,使之增强功能、焕发活力。同时,应把基层社恢复重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因地制宜、创新方式,通过合作制、股份制等制度设计,吸引广大农民、社区居民等以资本、土地等要素合作、入股,重建一批新型基层社,培育一批服务“三农”的生力军。在此基础上,抓好基层社标杆社的创建和评选,促进基层社整体功能的提升。

      二要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紧迫感。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带头自办和牵头领办,围绕“种养加”等领域吸收农民、生产大户以资金、土地等入股兴办,依托基层社、龙头企业带动领办。要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需要,探索创办土地流转、统防统治、农机作业、产品购销、资金互助等服务类合作社,以满足农民生产生活不同方面的需求。要注重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入社社员享受分红、返利等权益,提高供销社兴办的专业合作社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今年,省社继续评选一批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三要创新综合服务社发展模式。要积极围绕农村综合服务社星级社创建,在社区、中心村和美好乡村改造、新建一批主体多元、功能完备、便民实用的综合服务社。要主动加强与村两委合作,积极开展联合共建,注重承接其他涉农部门服务项目,形成服务合力。要规范经营管理,实现统一标识、统一服务规范。要加强与流通网络的对接,依托综合服务社发展农资、日用消费品连锁店和农副产品、再生资源收购点,推动流通企业为综合服务社开展商品配送,将其打造成“新网工程”网络终端,促进现代流通服务向乡村延伸。

      四要拓展行业协会建设功能。各地要切实加强合作经济联合会和各类专业行业协会的创建,通过联合会和协会建设,吸收各类社会经济组织、个体私营生产经营者加入供销社。鼓励发展基础好、社会影响力强的行业协会承接政府委托服务,争取在制定产业政策、行业规划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在“三社一会”建设中,今年省社将继续加大基层组织发展专项资金、“新网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的扶持力度,以引导基层组织健康快速发展。各地也要结合实际,创造条件鼓励、扶持基层组织发展,形成上下联动、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三)努力推动社有企业转型升级,力争在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有新突破

      一要及时推动传统主业转型升级。当前,供销社传统主业一方面面临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的压力,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结构优化、创新驱动所带来的机遇,因此推动传统主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转型升级,要着眼新常态下的新要求,重点围绕绿色环保、科技含量、要素优化等方面,对传统主业进行改造和提升,如发展高效缓释肥料和无毒生物农药、种植高产优质农产品、推进社会各类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以及由此引发的各方面服务等。这些都是供销社传统主业转型升级的着力方向。

      二要适时推进联合重组。产业转型升级,要以产业政策为引导,鼓励系统内龙头骨干企业打破层级界限,通过产权、项目、网络、品牌等途径,加强联合合作,建立新型企业联合体;鼓励系统龙头骨干企业与社会资本融合,积极与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开展合作;鼓励社有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联合,组成战略联盟,实现优化发展。

      三要切实加强项目和自主品牌建设。项目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要善于谋划新项目、好项目,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全面落实项目责任制。品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要选择一批质量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大、社会信誉好的“种子企业”,培育自主品牌。辉隆股份、司尔特、永新股份、双赢集团、阜阳商厦、新力投资等企业都要在项目和品牌建设方面进一步发挥示范作用,以项目和品牌建设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

      四要不断加强科学管理。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要重视指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构建企业激励、约束长效机制。各级联社作为出资人代表,要高度重视社有企业产权管理,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发挥监事会和审计部门在社有资产监管方面的重要作用,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要继续实施项目绩效评价管理,进一步加大对财政扶持项目、资金的监管力度,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强力创新商业模式,力争在线上线下互联互通上有新突破

      一要大力发展实体网络。要继续加大“新网工程”建设力度,重点是培育大型龙头骨干企业。要优化网络布局,扩大覆盖范围,加快物流配送中心、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要把实体店的建设重点放在县城及其人口集中的城镇;积极发展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等连锁店、平价店、直销店等新型流通业态,增强连锁配送能力。要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现有实体经营网络,不断提高现有网络的功能和效率。

      二要着力发展电商网络。电子商务的异军突起,显现了强劲势头和美好前景,引发了流通领域的深刻变革,“互联网+”已经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被实践证明是实现生产要素配置优化和集成的加油站、助推器。如果我们对此无动于衷,那将错失历史性机遇。当务之急,首先要搞好我省系统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全省系统电子商务平台;其次,各级各类生产加工、商品流通类社有企业都要“触电”“上网”,一般以加盟为主,要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实现自我发展;第三,抓紧培育建立一支电商专业人才队伍,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要用心研究电商发展的路径和方法,不为赶时髦、追形式,稳扎稳打地悟道敬业;在条件成熟时,实现全省系统各类电商主体、平台的资源整合,使之成为我省系统快速发展的新引擎,成为发展我省电子商务的引领者。

      三要推进两网融合发展。电商网络的快速发展,也离不开实体网络的有效支撑。促进两网融合,实现互助共荣,是现代流通业的一个重要特征,供销社在这方面应当具备独特优势。在发展电子商务过程中,各地要将“新网工程”实体网络建设与电子商务网络建设有机结合,尤为重要的是,要利用好现有配送和网络资源,加快发展适应“网购”需要的物流配送体系,真正实现“线上交易、线下配送”。“线上”与“线下”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全省系统社有企业、基层社、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等拥有大量实体经营网点,如果再插上电子商务的翅膀,那全省系统就会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构建起立体综合的现代服务网络。

      (五)大力推进综合服务,力争在社会化服务上有新突破

      一要精心完善农资供应和农副产品购销服务。服务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认真组织农资货源供应和农副产品销售,任何时候都是供销社为农服务的最基本职能。要依托各级农资骨干龙头企业和现有网络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优势,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同时还要着力解决好农副产品销售问题,推动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使农副产品能够卖得出,还能卖出个好价钱,真正让农民群众有获得感。

      二要大力开展科技和农村金融服务。科技和农村金融服务是农民最闹心、也是最贴心的服务。各级供销社一方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整合信息资源,积极构建信息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种植、养殖、植保、防疫、市场行情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同时还要发挥供销社涉农企业、庄稼医院、专业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社的作用,为农民开展测土配方、科技示范等技术服务,引导条件具备的企业为家庭农场提供量身定制的农作物产销全程服务;另一方面也要结合实际,积极发展农村合作金融。要严格坚持社员制、封闭性原则,在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的前提下,推动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要主动参与农信社股份制改造和村镇银行组建工作,有效开展融资担保、保险经纪与代理等业务,为农民提供多样化农村金融服务。

      三要积极实施土地流转、托管等规模化生产服务。适应农业发展新需求,改进服务方式、提升能力是供销社面临的一项新课题。全国总社推广的山东省汶上县供销社大田托管、代耕代收的经验,就很值得借鉴。各地要从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推进服务规模化为切入点,既可以直接流转,也可以托管服务,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实行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集约化管理,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作用。

      (六)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力争在依法治社的能力水平上有新突破

      一要继续加强作风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要把作风建设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着力点,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和长效化。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三十条规定,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三严三实”要求,进一步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要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切实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风险防控。特别是在当前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各级领导班子更要勇于担当,深入落实“一岗双责”要求,筑牢反腐倡廉思想防线。要把反对“四风”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推进党务政务公开,确保队伍清正廉洁。

      二要着力加强制度建设,深入推进依法治社。治国之要,当在立法;治社之纲,贵在建制。制度建设是带有根本性、长远性的问题。要将制度建设作为依法治社的重要举措;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顶层设计,分门别类抓好规章制度的“废改立释”,立下规矩,划出红线,形成体系,为我们决策、管理、服务提供遵循和保障;要切实加强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和职工树立法制意识、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要有效提升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强化对规章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问题,努力提升依法治社、服务“三农”的水平。

      三要持续开展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工作本领。提升干部队伍和企业家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是做好供销社各项工作的关键。要提升学习能力。当前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如不注意加强自身学习,就无法适应工作的需要。要提升思辨能力。凡事要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这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要提升营造环境能力。对内倡导和谐、敬业,对外搞好协调、争取,包括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要提升抓班子带队伍能力。机关以稳定和加强为主,企业要坚持自身培养和市场引进相结合,注重发挥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在输送人才和培训等方面功能,着力造就一批有素质、有能力的企业家队伍。要提升统筹兼顾能力。供销社工作千头万绪,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是主线,但也必须要处理好相关问题。如最近信访量有所上升,要善于妥善化解;安全生产是头等大事,要强化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扶贫工作责任更加细化,要在人财物方面增加投入;工青妇组织建设、文化建设是基础工作,要进一步加强;中华合作时报、安徽合作经济杂志、各级社网站,是供销社形象的窗口、工作的实录,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舆论阵地,报道好供销社的工作成效,为全省系统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各位理事、各位监事,同志们,春光无限好,奋斗正当时。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全国总社的部署要求,牢记责任使命,全身心地投入到供销社改革发展大潮中去,为建设美好安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