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剧目成为法治传播新载体[安徽法制报]

22.09.2015  18:17
六五”法治宣传教育创新案例巡礼之四 传统剧目成为法治传播新载体[安徽法制报]

近日,在肥东县文化馆的排练大厅内,李光吟正和另两位主演排练折子戏《审米箩》。饰演包公的他身着厚厚的戏服,就着锣音认真走步。虽然开着空调,可戏服背后仍被汗水浸湿。“这出戏从2013年9月试演至今,已有两年时间,虽然演了近200场次,但一有时间还是会到馆里来排戏,就是想把最好的状态呈现在老乡们面前。 ”李光吟告诉记者。

肥东既是“包公故里”,也是“庐剧之乡”。“六五”普法以来,该县发动美协、作协、书协等文化团体开展创作,积极扶持、引导县级文化企事业单位开发包公折子戏作品,鼓励、支持一线演出团体创作编排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折子戏故事。县普法办、文广新局在广泛征集的基础上,遴选出3个内容积极向上、具有法治元素的包公故事改编成剧本,相继打造出《审米箩》、《峡砚清风》、《包公斩》三部折子戏,通过断米箩真正的物主、两袖清风掷端砚、不徇私情斩侄儿三大案,传递了“两袖清风立天地,一身正气惊鬼神”的社会正能量。

在2014与2015年开展的“肥东县全民文化月”中,县普法办积极协调将三折包公折子戏纳入巡演科目,在全县331个村居(社区)开展下乡巡演活动。活动期间,全县共开展巡演300余个场次,受教育群众达30万余人。百姓在看戏的同时,也接受了润物细无声的普法教育。本报记者周莹莹
      点评: 包公以为官清正、铁面无私、执法如山闻名于世,其法治精神和清廉文化对当前全面依法治国和反腐倡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肥东县司法局发挥“庐剧之乡”的优势,将包公法治精神注入到庐剧作品,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载体——包公折子戏。该戏不仅具有艺术魅力,还富于一定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稿件来源:2015年9月22日安徽法制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