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再获重大利好:国家科技金融创新利器在京发布

26.08.2014  00:57

  2014年8月24日上午,“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应收账款债权流转创新成果暨应用推广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该项目研发单位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安徽海汇金融投资集团及下属汇浦金融工程研究院,通报了项目进展情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及相关省市部门、企业,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等中央新闻单位主流媒体代表到会。


合肥工业大学校长徐枞巍致辞

  我国企业应收账款数量巨大,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运行效率和效益。由于企业融资难,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如何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在不增加货币投入量的基础上,加快企业资金的流动性,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和效益,成为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雷薇讲话

  开展应收账款债权流转创新,可以有效盘活企业应收账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大企业应收和应付账款“双高”、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促进银行信贷结构优化,因此受到国家财政部、商务部、科技部、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等单位支持试点和推广。


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梁樑作项目报告

  应收账款债权流转,由安徽海汇金融投资集团历时12年研究与实践,并与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产学研创新,在总结国内外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和信用环境,以推动市县区政府组建国有独资的应收账款债权管理公司为基础,通过严格信用评估与风险监控,出具应收账款债权凭证(合同),利用银行、保险、中国银联、中国金融认证中心以及担保、资产公司、评估机构和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应收账款债权流转平台,将当前巨大的、但又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政府、国有企业、核心大企业债务对应的中心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提升为集融资、融货、流转、抵付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可流转应收账款,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提高社会资金流动效率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安徽海汇金融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林作“应收账款债权流转创新成果暨应用推广报告”解读

  多年来,商务部、人民银行等部委高度重视企业应收账款流转和融资工作。2011年,在全国人大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关心下,人民银行、商务部分别汇总财政部、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委意见,支持安徽海汇金融投资集团开展应收账款债权凭证(合同)流转业务试点,并抄送上述单位及五部委备案。随后,天津市、安徽省开展了相关试点工作。

  2013年,商务部、人民银行分别肯定两地试点工作成果,认为开展应收账款流转业务是盘活应收账款的一个重要手段,有利于弥补中小微企业缺乏抵押担保资源的缺陷,盘活中小微企业信用资产,提高资金流通效率,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对于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也具有一定作用。明确这种模式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化解三角债、降低流通成本、化解地方政府债务、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支持扩大业务范围。科技部将该项创新作为“基于债权流转的新一代电子支付服务体系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纳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支持在全国示范推广。


项目签约

  天津市已组建天津市渤龙应收账款债权管理有限公司、天津泰达应收账款债权管理公司,安徽省已组建合肥市瑶海区应收账款债权管理有限公司。由于应收账款债权管理公司开具应收账款债权凭证(合同)的综合成本仅为凭证开具额的1‰—2.5‰/月(1.2%—3%/年),远低于传统融资成本,试点规模即达240亿元,39家中外资银行参与合作,569家企业和小微个体低成本盘活应收账款,债权到期回购率100%,未发生任何风险,形成了政府支持,市场主导,监管部门跟进,各主体积极参与的完整产业链和风险防控体系。

  应收账款债权流转不仅给企业提供了金融服务利器,同时也给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解决路径。政府大量的存量债务,通过支持下游应收账款债权流转的方式,既满足了市场盘活存量的需求,又可实现延期支付和成本降低;既压降了政府债务规模,又可增加下游企业资金的可获得性。此外,通过支持凭证(合同)到期回购再开具,还可以解决部分地方政府3-5年,甚至更长时间还款资金来源不稳定问题。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政府在发展公共事业、克服资金瓶颈和化解庞大债务方面的重要工具。


答记者问

  目前,全国已经有近100座城市开展项目调研或筹备。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项目实施单位安徽海汇金融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林正带领团队,与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及下属汇浦金融工程研究院,继续共同努力,在全国各市县区推动应收账款债权管理公司布点,并提供相应的技术、软件、系统和模式支持,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化解政府性债务及下游债权企业资金风险和推动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做出更大贡献。(汇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