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立”话修身从政

30.10.2015  10:14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这句传承至今的古语的意思是说个人在世间生存,生命有限;要让自己的人生被人们所纪念、为历史所记载,一般来说只有三种途径:最高级的是修养完美的道德品行,其次是建立伟大的功勋业绩,再其次是确立独到的论说言辞。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党员干部是人民赋予权力的直接行使者,因此,必须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在自我修养和品行操守上有所强化、有所提升、有所突破,而做好“三立”就是广大党员干部最为直接的从政参照系和学习风向标。

立好“德”,做一个立场坚定的好党员。远古时唐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选贤任能,任职一定年限后主动“禅让”,交班给能干的虞舜,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毛氏家劝十则》第二条“品行端正”中有言:“从来人有三品,持身端正为良。”其中的“持身端正”就是指品德要好。现在很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精神信仰迷失、党性立场缺位,这些毛病的出现与腐化归根到底还是人生观出现了扭曲、价值观得到了侵染,基本的品德与人格出现了问题。古人云:“政者,正也。”做官先做人,为政先修德。可以说,党员干部如何立身做人,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更是关系到为政用权、事业发展的重大考验。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立好德,坚持以德为先,治心修身、常常反省、不断自问,不说不该说的话、不做不该做的事、不去不该去的地方,认认真真、本本分分、老老实实,做一个讲政治、有原则、明立场的合格党员。

立实“功”,做一个积极作为的好干部。俗话说得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位就有责,有责必尽责。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官位与责任常常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做官必须有所作为、有所必为。在今天的语境下,如何做到心中有民、何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广大党员干部立实“功”的直接表现。神农尝百草,发明谷物种植和药物采用;大禹牵头治理“浩浩怀山襄陵”的大洪水,安定了九州大地;秦始皇统一六国,“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确立郡县制,建立了封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党员干部不一定非要做出惊天动地、载入史册的丰功伟绩,恰恰只要做到有位有责、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而这些就是回应人民群众政治期待的最佳行动。在从政实践中,各级党员干部都要在为民办好事、让民好办事、替民解难事等上面做出成绩、干出业绩,以实际行动无愧于人民群众“暖心剂”这个光荣称号。

立真“言”,做一个表里如一的好公仆。何为立言?顾名思义,就是以自己的语言表达和实际行动去感染别人、影响他人。老子在《道德经》提出“柔弱胜刚强”来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政治设计;庄周在《庄子》运用寓言汪洋恣肆,提出“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相对主义,鼓吹无凭无待、一空依傍的“逍遥游”;孟子凭借宣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来提出先安民富民再教育人民的“仁政”主张。古代政治家、思想家都是把自己的政治设想通过一定的语言表达和理论创新呈现出来,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作为普普通通的广大党员干部,我们也许没有高深的理论、科学的设计、务实的决策,但是共产党员和人民公仆的双重“标签”就注定了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政治语言”来表达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与政策。“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在与人民群众的交流与沟通中,就必须坚持讲真话、讲实话、讲准话,杜绝大话、假话、套话,真正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一以贯之,而这也是取信于民、树立威信的关键所在。可以说,立真“言”不仅是对增进干群关系、鱼水之情的政治要求,更是对党员干部如何做好党和国家“宣传器”和“扩音器”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