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曙光代表:宿州打造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

09.03.2016  00:09

  中安在线北京讯 (特派记者 汪乔 黄娜娜 杨玥玥 王冰燕 李旭) “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三五’时期,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到2020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得到更好保障,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宿州市委书记张曙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宿州将打造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以农业现代化支撑新型城镇化、以农村改革发展支撑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探索实施“4636”行动计划。

  皖北与黄淮海广大地区一样,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基础相对薄弱,发展相对滞后。张曙光介绍,2010年以来,宿州市相继被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农业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两区),分别担当农业生产力发展和农村生产关系的探索改革。宿州始终以优化要素配置为抓手,以创新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产业载体和生产“本体”为切入点,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力和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探索,有效解决了土地碎片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三化”突出问题。“我们在全国率先提出并打造了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该做法得到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连续三年写入省委‘一号文件’,在全省和全国部分地区得到推广。”

  张曙光坦言,新形势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充裕的人力资源与相对短缺的人力资本双重失衡,特别是缺少熟练的产业工人,呈现出农村空心化、城乡两元化、产业分割化等“新三化”问题,唯有创新才有出路。“为此,在‘十三五’规划发展中,我们提出打造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实现农业‘接二连三’,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第六产业;农村‘退二进三’,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乡村;农民‘进二进三’,人口有序流动,城乡一体发展,打造‘两区’建设的升级版。”

  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的总体构想是什么样的呢?张曙光表示,构想是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以农业现代化支撑新型城镇化、以农村改革发展支撑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探索实施“4636”行动计划,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现代化成果。何为“4636”行动计划?

  张曙光告诉记者,“4”是“四个具体目标”,即实现人的现代化,让农民转化成新型职业农民、熟练的产业工人和高素质的市民;实现物的现代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实现产业的现代化,促进农村一二三次产业融合,让农民在延伸产业链条中增加收入;实现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63”是“六个三的具体思路”,即立足“三农”,统筹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强化联动改革,市县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乡风淳;强化“三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民基本技能,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的综合竞争力;融合“三产”,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第六产业”,构建农业现代化的产业支撑;统筹“三区”,着力推动中心城区、产业园区、农村新型社区“三区”共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农业现代化推动新型城镇化;巩固“三权”,促进农村基层政权、乡村治权和农民权益不断巩固提高,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管控“三险”,着力防范化解农业生产风险、农村生态风险和农民转化过程中的社会风险,确保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

  “6”是“六大创新工程”,即:实施“现代农业+”工程,重点探索“现代农业+”互联网、+文化产业、+服务业等,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服务等;实施农民圆梦工程,让农民实现“在园区打工、进城镇安家”的梦想,让农民实现“上农民大学、学就业技能”的梦想;实施龙头企业培育与引进工程,在大力扶持和培育本地龙头企业的同时,积极引进龙头企业,使之成为带动产业快速发展的“火车头”;实施强基工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强化“四基一产”即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基本技能培训、基层组织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实施“四大工程”产业扶贫、政策扶贫、兜底扶贫、健康扶贫,力争提前两年实现“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的目标;实施新型乡村治理工程,充分探索运用乡贤文化、乡土文化、村规民约等,关注并破解农村“三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困境,用百姓的法解百姓的事、以基层的招化基层的难。

  张曙光还提出了几点建议:建议把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选择宿州等既具传统农业特征、又已率先探索实践农村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并取得积极成效的若干地区,开展全国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试点试验工作;把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建设纳入国家“十三五”专项规划和农业发展规划,给予政策指导和要素支撑;鼓励和允许试点地区实行差别化探索,按照封闭运行、风险可控的原则,在“现代农业+”、城乡土地增减挂钩试点、粮食主产区推进新型城镇化、涉农资金整合、新型乡村治理等方面,予以重点创新突破,并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以点上的突破为全面推开创造条件、提供借鉴。

史局新开写华章——2016年全国两会报道专题

来源: 中安在线     作者: 特派记者 汪乔 黄娜娜 杨玥玥 王冰燕 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