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活动室吸纳民众心声——访省人大代表、滁州皖东公证处主任王磊[安徽法制报]

30.01.2015  21:07

人大代表就相当于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要为人民发声,同时也要把法治思维、大局思维和政治思维三者有机统一起来。1月24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省人大代表、滁州皖东公证处主任王磊说出了自己心中对“人大代表”职责的理解。

每次参会,王磊都不会“空手而来”。 2013年,王磊在参加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前,从百姓关注的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等问题出发,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滁州应建立环保及资源节约型的热电项目》议案。去年,他针对当前百姓普遍反映的社会诚信度降低、虚假证明材料泛滥,严重影响司法公信力等问题,提出《关于依法惩治扰乱公证执业秩序的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认真落实和答复。

在滁州市人大常委会的支持下,王磊还在公证处设立了“驻滁人大代表活动室”,每月开展一次人大代表接访活动。他将收集到的各种信访问题及时反映给滁州市人大,再由市人大转至市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督促办理。为方便群众联系,他主动对外公布了自己的电话号码与邮箱。王磊发现,群众找他咨询的问题大都集中在拆迁补偿、交通事故、工伤、婚姻、民间借贷、房产买卖合同等方面。经过梳理后,他为来访者“量体裁衣”提供相应解决方案。通过代表活动室,王磊深深体会到:人大代表不仅来源于群众,更要植于群众,这样才能够倾听到民众的心声。

就在准备赴合肥参加本次省“两会”前,王磊手机收到了一条长短信,发短信者正是他此前在代表活动室接待过的退休职工汤发新。汤发新是一名慢粒白血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格列卫”(被慢粒白血病患者称为“救命药”,通用名称:甲磺酸伊马替尼片),但此药价格十分昂贵,每月药费过万。为此,汤发新曾向王磊反映,希望此药能进入医保目录。在王磊的努力下,“格列卫”被纳入大病医保范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经济压力,但报销比例有限。得知王磊将参加省“两会”,汤发新再次恳请他能帮助呼吁让“格列卫”进入医保。看到这条包含着太多期待的短信,王磊回复:“我一定尽力而为。”本报记者周莹莹

稿件来源:2015年1月30日安徽法制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