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集中供暖 前景并不乐观

18.11.2014  13:34

  转眼之间,这一年又进入了尾声。眼看着天气越来越冷,供暖问题又成了药都市民们最关心的问题。在北方,到了冬天可以集中供暖,而亳州市市民,则要用五花八门的方式解决取暖的问题,空调、暖宝宝、电热毯、热风扇等取暖工具成了市民过冬的必备工具。

  多年前,市区一些小区曾经尝试过集中供暖,但这种供暖方式迫于经济压力被停止使用。能像北方一样“集中供暖”,成为市民每年冬季的渴望。

   供暖曾因成本上涨被迫中止

  据了解,所谓的“集中供暖”,其实是热电厂生产蒸气,通过管道输送到各个生活小区。到小区后进行二次转换,一般将蒸气转换成热水,用热水供暖到各个家庭。据了解,亳州市也曾有过集中供暖的先例,不过以失败告终。

  市瑞能热电有限公司多年前曾实行集中供暖,热电厂将蒸气卖给物业,由物业对蒸气进行二次转化,以热水循环的方式为业主供暖。

  就在2000年前后,市区丹华小区、光明小区、交通局家属院、工商局家属院、农业银行家属院等,大概有十几个小区,都是曾经供暖过的小区。不过,后来由于成本上涨,居民用气有经济压力被迫中止。想要普及城市集中供暖,一是要有基础设施,管网完善,另外还需要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策环境。

   冬季市民取暖“各显神通”

  提起暖气,曾经家住丹华小区的崔女士说,那个时候,小区里很多住家户都在用,每个月的消费也就是100多块钱。“冬天最冷的时候,外面有零下七八摄氏度,回到家里开了暖气有十五六摄氏度,十分暖和。”大约过了大概三四年的时间,由于暖气大幅涨价,很多家庭支付不了这么高昂的费用,就不再使用了。

  许多市民表示,在冬天,最可靠实用的方式就是“开空调”。虽然市场上一些取暖器一直在热卖,但“只可小范围内供暖”“用久了要和取暖器保持距离”“离太近一不小心就被烫着”“取暖器功率大,耗电量大”等弊端,还是得不到大部分市民的青睐。于是集中供暖就成了市民们心中的“渴望”。

   集中供暖,前景并不乐观

  去年,市发改委下发了关于亳州市的供暖规划。在规划中提出,要在整个城市中建立几个热源点,在一些小区里进行供热管道布置。

  对此,相关人士表示,仅仅铺了管道,没有经济和政策支撑是远远不够的。南北供暖的分界线是秦岭-陇海线,此线以南地区不集中供暖。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专家介绍,这些地区累年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摄氏度的天数不够90天,因此不值得集中供暖。

  据了解,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冬天特别冷,每年有四个月是国家规定的采暖期,且国家对供暖有补贴政策。例如在东北,政府补贴三分之一到热电厂,居民所属单位出三分之一,居民只需承担供暖费用余下的三分之一。相对亳州市,目前对集中供暖没有行业管理。

  现在如果有市民想安装暖气的话,也不是不可以,但成本非常高。据业内人士测算,一个月下来,光费用就得在1000元以上。除了经济负担较重之外,小区的配套设施也是个很头疼的问题。近些年,亳州市经济发展迅速,许多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可具备暖气和管道配套设施的几乎没有,许多小区在建设时普遍未曾考虑集中供暖,前景并不乐观。(中国亳州网-亳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