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警车慢巡护卫百姓出行安全

02.03.2016  07:30
摘要 慢巡,便于看清路面情况,便于发现交通安全隐患,便于接受群众的求助,遇到行动不便的群众,巡逻民警总会捎上他们一程。

  “驾警车巡逻速度每小时不超过35公里。”这是亳州市交警支队三大队城北中队民警熟记于心的数字。慢巡,便于看清路面情况,便于发现交通安全隐患,便于接受群众的求助,遇到行动不便的群众,巡逻民警总会捎上他们一程。

  2月20日晚,城北交警中队民警在105国道巡逻时,发现一名老大妈骑的电动车后尾部没有反光标识,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将老人拦下后,民警从警车后备箱里拿出反光条,贴在老大妈的电动车后尾部,并提醒其谨慎驾驶。在该中队巡逻警车的后备箱里,常年备有保障行车安全的反光条等专用材料,遇到电动车、摩托车后尾部没有反光设备或标识,他们都会将车辆叫停,贴上反光条后才让其离开。巡逻途中,警车上的小喇叭不时响起,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提醒群众和过往车辆注意安全……

  出于疏堵和利于施救等方面的考量,发生交通事故时交警部门会尽快劝离围观群众。但在不影响道路通行和施救的情况下,城北交警中队民警适时在交通事故现场开展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向群众剖析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讲述不遵守交通安全法规产生的后果,提醒公众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远离交通事故,安全出行。“在交通事故现场对群众开展教育,比资料照片和视频更有说服力,教育效果更好。”城北交警中队中队长宋伟这样认为。通过多次开展事故现场警示教育活动,该中队辖区几个路段的交通事故明显减少。

  仅有3名民警的城北交警中队,承担着辖区19公里105国道和5公里311国道交通安全管理任务,每天车流量达7000余辆,沿路有11个行政村,66个自然村,近20万人口。针对此情,该中队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多措并举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辖区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不断提升,沿国道村庄连续两年没有村民因违反交通法规而引发交通事故。

来源: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 张海涛 胡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