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五项举措实施教育助学项目推进精准扶贫

08.04.2016  09:30

    在近期进行的中央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学项目自查工作中,亳州市教育局以自查为抓手,认真梳理、总结经验,以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

    自2013年以来,亳州市教育局抓住实施中央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学项目的有利时机,采取五项措施做好教育助学工作,积极推进教育精准扶贫,为贫困师生服务。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政策把握到位。亳州市教育局高度重视贫困师生扶助工作,始终把中央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学项目作为教育精准扶贫的有效载体,常抓不懈。及时召开各县区教育局、市直学校相关负责人会议,传达文件精神和上级工作部署,要求各县区及市直学校要强化领导,准确把握资助对象认定政策和认定环节,明确资助重点,遇到问题及时交流,准确把握时间节点。

    严格工作程序,确保公开公平公正。该市要求各县区在保证公平、公开、公正“三公”的原则下,对所给予的受助名额进行预分配。坚持实行本人申请、学校审核、公示无异议后再上报同级资助中心进行审核的工作流程。各县区资助中心根据各学校上报实际情况审核后,对预分配名额不合理的学校进行微调,确保资助更多因遭受自然灾害、突发事故或重大疾病等原因造成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师生。制定了统一的公示模式,要求各校对拟受助对象进行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公示,并且至少要在校内两处显著位置进行公示。各县区教育局对各单位上报的材料进行审核后,再将拟享受资助的特困师生名单在各自的门户网站、局机关显著位置、资助中心同步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才最终确定资助对象名单。

    强化资金管理,确保资助资金安全。为确保资助资金安全、及时、足额发放到受助师生手中,亳州市教育局要求各县区、各学校对资助资金实行集中发放,结合实际采用现金或打卡方式发放并举行发放仪式,对受助对象进行感恩和励志教育,确保专款专用,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规范档案管理,确保过程资料齐全。亳州市教育局要求各县区和学校在严把受助资格评审关的同时,要高度重视资助材料的收集与归档管理工作,做到申请表填写规范、不缺项、不漏项,相关佐证材料翔实。对相关资助材料及时归档,规范管理,准确无误,齐全丰富。

    注重工作回访,确保助后跟踪到位。为及时跟踪受助教师的家庭情况,零距离了解受助教师的心声及受助后的感想,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亳州市教育局要求各县区结合实际在春节对部分受助教师代表进行回访,进一步了解助后生活情况,鼓励他树立信心,克服眼前困难。

    “十二五”期间,亳州市共发放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学项目资助资金1865.2万元,资助贫困师生7135人次。其中“滋蕙计划”资助资金554.8万元,资助学生2774人;“励耕计划”资助资金968万元,资助中小学教师968人;“润雨计划”资助资金125万元,资助幼儿教师125人;新生入学项目资金217.4万元,资助助学生3268人。

    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为生活特别困难教师和学生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国家对教育的关注。对特困教师和学生的关心帮助,也坚定了受助教师坚守岗位、献身教育的决心,让困难学生更加懂得珍惜现有的一切,树立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信心,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李兴朋   特约通讯员:张秀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