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奋进 绿色发展闯新路

13.10.2017  03:05

  中安在线讯 据安徽商报报道 底蕴厚重的安徽,也是不断创新的安徽。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创新活力加速迸发。与之相对应的,是安徽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异军突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安徽正阔步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动车穿上安徽“跑鞋”:“五大制造”建设制造强省

  在中国最新的标准动车组“复兴号”上,两款型号“蓝海豚”和“金凤凰”的机车车轮均由马钢制造,马钢为中国标准动车组穿上了高速“跑鞋”,跑出让世界惊叹的“中国速度”。

  “高速动车组车轮是车轮产品中的最高端产品,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能够生产。由于它的高技术、高风险性,过去只能依赖进口。”马钢集团科技管理部部长张建介绍。

  马钢近年来投入巨大精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动车组车轮,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去年7月,两辆装配着马钢动车组车轮的中国标准动车组,成功完成时速超420公里的世界最高速试验,宣告马钢动车组车轮研发、制造技术由世界的“追随者”成为“领跑者”。“今后,随着中国高铁走向世界,马钢动车组车轮必将驰行全球。”马钢集团总经理丁毅表示。马钢动车组车轮已经成为安徽制造五年来砥砺奋进的缩影。据悉,安徽省正深入实施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精品制造、服务型制造“五大制造”工程。

  省经信委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安徽制造加速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安徽正在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全省工业呈现出有规模、有速度、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良好发展态势。

  五年来,安徽省制造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十二五”期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1%,2015年实现9817.1亿元,比2010年增长93.2%;2016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8.8%,比全国高2.8个百分点,工业发展站上新的起点,与此同时,产业结构正持续优化。

  创新“一号工程”开工:安徽创新跃上新平台

  2017年9月,省委、省政府、中科院联合印发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施方案(2017年-2020年)》,进一步推动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从“设计图”转为“施工图”。

  据悉,《方案》共包括8个章节,分别是总体要求、争创国家实验室、建设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一批交叉前沿研究平台、建设一批产业创新转化平台、建设“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滨湖科学城、健全管理运行体制和完善政策支撑体系等。

  2017年7月3日,坐落在合肥科学岛的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东方超环实现了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与此同时,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工程”之一的量子创新研究院地基工程招标顺利完成,这标志着安徽省科技创新“一号工程”进入正式建设阶段。“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使命、国家任务,现在是正逢其时。因为科学中心不仅仅是前沿研究,还是要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安徽地方经济建设发展。”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王英俭表示。

  从量子信息、语音机器人再到无人机和新能源汽车,安徽在创新领域硕果累累。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力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搭建起了创新型省份建设、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重大国家战略平台,构建和完善了覆盖创新各个环节的创新体系。

  营商指数评级良好:安徽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随着第十届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合肥落下帷幕,安徽再掀一轮投资热潮。一次涵盖家电和电子信息、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行业500个重点优势项目的“大餐”,让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逾4000名客商大呼过瘾。

  数据显示:目前,安徽营商环境竞争指数为7.37,评价等级为良好,企业在安徽能够获得较佳的发展空间;企业家信心指数为7.34,评价等级为良好,企业普遍对在安徽发展抱有信心;企业经营景气指数为8.24,评价等级为优秀,在皖企业普遍对行业发展保持积极乐观的预期。

  “安徽的内陆开放有三大支点:一是围绕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枢纽扩大开放。二是围绕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战略支撑扩大开放,全面提升皖江地区开发开放水平,三是围绕成为长三角新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扩大开放,努力实现与长三角经济圈互通、互融、互惠。”省商务厅相关人士表示。

  每个周五,中欧班列(合肥—汉堡)都会从合肥北站货运中心开出,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一路向西,历时半个多月到达德国汉堡。这条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已日益成为我省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价值链的大通道。

  据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自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来,全省与沿线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签署10余项友好省州、友好城市协议,达成经贸、文化、教育等合作项目50余项。“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库,入库项目106个,总投资9624亿元,目前过半项目已开工建设。

  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安徽绿色发展闯新路

  山水如画、碧波万顷。“新安江山水画廊”码头边,两艘垃圾打捞船正在江面作业。为保护新安江水质,该流域68个乡镇全面运行垃圾处理体系,聘用农村保洁员2791名,并在干流成立了16支打捞队。

  在经济总量突破两万亿元大关、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下,江淮大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生态强省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作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新安江上下游区域持续合作,进入第二轮试点。与此同时,黄山市成立新安江绿色发展基金,探索“以保护带发展、以发展促保护”的新路径,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积累“新安江经验”后,我省首个省级层面的生态补偿机制2014年落地大别山。从当年起,省级设立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保护补偿资金2亿元。六安市环保局等相关单位建立生态补偿项目储备库,涉及水源地保护与周边整治、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工程等多个方面,每年按批次从项目库中选取项目纳入当年生态补偿实施计划。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长远发展。我省正不断完善生态制度、推动改革创新、打造安徽样板,奋力在生态优先、全面推进绿色发展上闯新路,让绿色成为发展最美底色。(记者 梁巍)

原标题:五年奋进 绿色发展闯新路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梁巍    编辑: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