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下乡”社会实践系列报道之九:合肥师范学院百所“行知学堂”千名小先生情洒华夏大地

12.10.2015  10:45

2015年暑期,合肥师范学院在全国各地相继开办了“行知学堂”311个,其中以团队形式建设的学堂123个,以个人形式建设的学堂188个;在外省建设的学堂50个,在本省建设的学堂261个;在2014年基础上继续建设学堂47个。学堂建设地点遍布安徽省16个地市,遍及河北、浙江、湖南、山东、山西、福建等15个省份。参与“行知学堂”实践活动的学生(“小先生”)1700余人,指导教师323人,服务当地留守儿童或农民工子女5600余人。

2015年“行知学堂”实践活动启动仪式

近年来,合肥师范学院立足师范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坚持“举行知旗,走应用路,创师范牌”的特色办学之路,以行知文化引领和推动学校发展及人才培养。据悉,2015年已经是该校连续第三年组织开展百所“行知学堂”社会实践活动。来自全校各学院的17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们背起行囊,走进全国各地的乡村、社区,秉承爱心、挥洒汗水、传授知识、强化责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脚印刻进山沟沟里,把服务送到群众心窝窝里,他们的青春年华释放出最大正能量,全身心地与留守儿童打成一片。“小先生”们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将乡村孩子的梦想唤醒,给孩子们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让他们发现爱,懂得爱,得到爱,不经意间学会与身边的人分享爱、传递爱。

打造实践特色平台,延伸学校办学定位

行知学堂是合肥师范学院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平台,2012年以来,学校以践行陶行知“小先生制”教育思想为指引,以志愿服务农村留守儿童为宗旨,以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和大学生自我成长为目标,动员广大学生结合暑期社会实践,因地制宜在家乡或父母打工地创办“行知学堂”,做留守儿童的“小先生”。

校党委书记汪敏看望行知学堂“小先生

各“行知学堂”服务团队深入全国各地,走进乡村、社区,因地制宜,开办“行知学堂”,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农民工子女提供学业辅导、情感教育、心理辅导、科学普及、文体活动、劳动教育等服务,有效促进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青年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才,取得了显著成效。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进华看望行知学堂“小先生

学校党委多次听取校团委关于百所“行知学堂”筹备情况的专题汇报,并安排专门预算为活动开展提供物力支撑。在活动开展期间,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冒着酷暑,数十次深入所联系学院开办的学堂开展走访和慰问活动,各学院党政团负责同志均直接负责指导至少一个学堂,保障活动质量,所踏足迹遍布华夏大地。

推动建设多样队伍,打造精良行知团队

通过边摸索边实践,边开展边建设,今年,学校重点新建了五类“行知学堂”:

以在外省招生的学院为基础,在生源地所在省新建一批学堂。如艺术传媒学院江西籍学子分别在南昌、景德镇、吉安等地建立了5所“行知学堂”。2015年生命科学学院学生更是将“行知学堂”首次建在了西藏高原上。

与企业、公益组织等社会资源相结合新建一批学堂。继2014年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开展的“三星梦想课堂”后,2015年与安徽省希望工程办公室合作建设了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行知学堂”。

校纪委书记汤增产为以“中国好人”朱金凤命名的行知学堂授旗

以去年优秀、示范行知学堂中的实践团队为基础,在特定区域重新启动或新建一批特色学堂,并以实践团队名称命名。如2014年创办在阜阳市颍州区的“马寨乡中心学校行知学堂”已建设2年时间,每年均容纳百多名留守儿童,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学堂的几个特点:上百个孩子加入的“”学堂模式,几个学院不同专业志愿者团队作战模式,志愿者在异乡办学堂的无后方模式,校地、校校教育资源合作互补模式。

以优秀“行知学堂”小先生、感动合师十大青年、国家奖助学金获得者、优秀团学干部等先进典型人物为基础,新建一批典型学堂,并以其个人姓名命名。如2015年以获得“中国好人”称号的朱金凤同学来专门命名了一批行知学堂。

开办研究生行知学堂

以学校研究生教学科研工作为依托,试行探索建设“研究生行知学堂”。如5名文学院教育硕士创办的砀山县赵屯镇黄庄寨小学“行知学堂”。

注重设计推广延伸,扎实开展实践活动

在坚持进乡村进社区、因地制宜开办行知学堂的基础上,合肥师范学院创办建设的“行知学堂”呈现出四大特点:

行知学堂”建设数量上呈现逐年递增趋势。2013年、2014年分别建设“行知学堂” 123个、224个,而2015年共计建设“行知学堂”311个,接近前两年之和。

行知学堂举行机器人表演

大学生参与“行知学堂”实践活动积极性更高。小先生人数有显著增加,2013年有567人,2014年近千人,2105年更是创纪录地达到1700人。

学堂建设分布地域更加广阔,2014年实现了安徽省16个地市全覆盖,遍布省内60多个县区180多个乡镇。2015年在外省开展学堂活动获得新突破,遍及河北、浙江、湖南、山东、山西、福建等15个省份,建设“行知学堂”50所。

行知学堂举行国学夏令营活动

学堂活动内容每年均有扩展和延伸。从开展学业辅导、兴趣培养等活动到更加注重情感教育和主题教育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的爱心感恩意识。2015年更是抓住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契机,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行知学堂活动内容。今年暑假期间,该校多支“行知学堂”团队以“我和抗日英雄合个影”为主题,开展参观历史博物馆、寻访抗战老兵及革命先烈后代、瞻仰红色根据地等纪念活动。

行知学堂走访抗日老英雄

积极扩影响树形象,传播合师爱能量

千多名合师大学生志愿者走遍华夏大地,他们都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呼为“小先生”。经过3年多的积极探索和精心打造,百所“行知学堂”实践活动已经成为合肥师范学院行知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和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成为学校强化实践育人的生动教材和学生学习践行行知精神的“基本作业”。

行知学堂课堂教学

广大合师学子积极响应学校号召,踊跃报名,认真准备,精心开展学堂活动。大家铆足了劲,很多小先生回家之前,就已经把学堂相关教学材料准备到位,就已经委托家人把学堂场地布置妥当,回家当天,就冒着酷暑,挨家挨户地招生宣传,他们的真诚与执着,他们的热情与奉献,很快就获得了当地群众的信任与好评,可谓“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同学们用智慧和汗水,为广大留守儿童带去了关怀,行知学堂的旗帜在乡村飘扬,行知学堂的星星之火点亮了乡村夜空。“行知学堂”实践活动得到地方政府、家长的充分好评。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妇联在感谢信中写道:“小先生们的耐心、爱心、责任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也交到了许多新朋友。这些都源于小先生们的辛勤付出和无悔奉献。”阜阳市颍州区马寨乡的宋奶奶说:“孩子在学堂学习期间有很大改变,知道帮爷爷奶奶做家务活了,还给奶奶洗脚。布置的作业能准时完成了,不会的知识还可以得到老师指点,同时还学到了一些平常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行知学堂真的很好,希望下年能再来。

行知学堂小学员展示绘画作品

一所所“行知学堂”就像一粒粒“种子”,将行知精神撒播在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行知学堂”2013年被安徽省委活动办确立为全省首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14个重大典型之一;2014年荣获安徽省文明单位创建优秀品牌、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2015年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奖。学校因开展“行知学堂”实践活动被评为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奖。近三年先后被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报道300余次。

人民网报道“行知学堂”实践活动

行知复行知,瞳瞳更灿灿。行知学堂实践活动的触角伴着幽幽盛夏的蝉唱蛙鸣在中华大地的天南地北且蔓延且纵深,以行知精神为灵魂的行知学堂已经成为这个夏天一道亮丽且清新的风景,演绎出许多鲜活感人的故事,“爱满天下,知行合一”的合师校训也将透过小小的学堂一直激发出更层叠更生动的涟漪。(特约通讯员:刁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