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走”前几小时还在谈村里工作

13.06.2014  03:58

  曾经是创业“小能人”,赚钱的机会和富裕的生活他放弃了,他选择了全力以赴地当一个村支书,全力以赴地建设美好乡村,全力以赴地帮助那些孤寡的、老弱的、残疾的村民。正当他为了帮助村民致富、为了村建设,奉献自己全部精力的时候,病魔也在悄悄地向他伸出魔手。今年3月7日,老支书猝然长逝,临走前的几个小时,他还在与人商谈美好乡村建设的事情。

   全心投入乡村建设

  驱车一路往我省北部驶去,繁华都市不断往后退,一块块庄稼渐渐走进视线,过了5个多小时,车子在萧县大屯镇关庄村的一处平房前停了下来,这里就是陈德领的家。一进屋,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右侧白墙上面挂着的几张陈德领生前照片。其中一张特别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在“萧县工业用布总厂”的牌子下,是陈德领和其他四人的合影。

  “他经营过工业用布厂,生产毛巾,他还先后经营过生物制药厂、肠衣厂……”陈德领女儿陈红梅向我们介绍,“爸爸那时候就有个想法,就是想自己创业,然后带动村民致富。 ”

  据了解,陈德领的这些厂子每年都会带来几万到十几万不等的收入,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这个收入在当地已算相当富裕。

  “后来爸爸被选为党总支书记,管辖的两个村又合成一个大村,事务渐渐繁忙起来,这些厂子爸爸就管不了了。 ”陈红梅说。就这样陈德领放弃了原本优越的生活,放弃了能带给他可观收入的厂子,全心投入到了村里的美好乡村建设,投入到了处理村民“鸡毛蒜皮”小事,投入到了帮助老弱病残村民这些事情上面。自从这时候,陈德领就一直自愿地不断地往外拿钱贴补需要帮助的村民、贴补村建设。

   关心帮助困难家庭

  村里需要陈德领关怀和帮助的百姓总是特别的多,陈屯村孤儿陈广尚就是其中一个。陈广尚还小的时候,父母因病住院输血不规范染上了艾滋病,陈德领就带着陈广尚父母去治病。后来,陈广尚父母去世了,陈德领又抚养起了10岁的陈广尚,过年了给买新衣服,开学了给买新文具,没生活费了给补贴,又联系学校免收学费,一直到初中毕业。陈德领想让陈广尚继续读下去,不过陈广尚不愿意再读了,坚持要出去打工。

  于是,陈德领带着陈广尚去合肥找饭店当学徒工,学好厨艺之后,陈德领又带他找工作。陈德领带着陈广尚去淮北找饭店,敲定工作的事情。陈广尚在外学艺打工期间,陈德领像父亲一样,经常打电话关心陈广尚的生活,问他在外面有没有什么困难。广尚家的茅草房也早已荒废快倒了,清明节或者过年回来的时候,都在陈德领家住。 “书记大爷”,广尚一直这样称呼着陈德领,“书记大爷走了,我又感到孤苦无依了。 ”广尚哭红的眼睛闪着点点泪花。

  家庭失和,邻里不睦,这种在农村很常见的事情,也在陈德领的操心范围之内。村里谁家夫妻闹不和了,女方通常都会回娘家,这时候男方都会委托陈德领去女方家说情。陈德领就骑着电动车一次又一次地去女方家劝解。陈德领不厌其烦,直到双方冰释前嫌、重归于好。

   调解处理邻里纠纷

  天生一副热心肠的老陈这些年不知道做了多少件好事。栾寨村五保户刘义权,年近古稀,患有精神疾病。陈德领看到他吃的是发霉的面粉,马上买来米面送去,还帮刘义权联系敬老院。陈屯村民林文英智障,家境贫寒,一口锅用了十几年。她扛着烂锅到集市去修补,陈德领马上掏钱让林文英买口新锅,后来又经常给她家送油、送棉被等生活必需品……

  村民李传福、邵美荣等人身体有残疾,需要办理残疾证领补贴,办理残疾证又需要残疾者本人到办理的地方去。陈德领就大清早自己掏钱租了车子,载着李传福、邵美荣等来到40多公里以外的县城办理残疾证,当时天还下着雨。办残疾证每人还需要交100块钱,陈德领给垫了。邵美荣腿脚不方便,陈德领背着她上下楼梯、进进出出。

  办理完手续回家,已经过了中午12点,李传福、邵美荣留他在家吃饭,陈德领拒绝了。从来不在村民家吃饭,是陈德领的习惯。要是到镇里去办事,哪怕再晚都回家吃饭,实在饿得不行,就到小店吃一碗面条。在村民家处理纠纷,哪怕是夜里12点处理完,也从不在村民家吃一碗饭。

   帮助村民学习技术

  对自己很抠,但是当村民需要钱、村里建设需要钱的时候,陈德领又很大方,并且把公家的钱都用到了刀刃上。女儿掏钱为他住院治病,回来报销的3万多元,他都拿去支付了美好乡村建设的工程款。在建设杨屯美好乡村时,为了降低建设成本,他不顾自己的身体,亲自到商丘钢材市场,看质量、谈价格。他去了多个砖窑厂,把五六个砖厂的样品带回家,比价格选质量。

  老伴李爱丽有一天发现他带回家十几块砖,在院子里面依次摆开,又拿起了秤砣称砖块的重量,李爱丽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原来陈德领是把砖的样品带回家,量体积、称重量,选购块大、质优、价廉的用砖。因为他的精打细算,杨屯村住房建设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成本比其他地方降低了很多。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仅要把钱都用在刀刃上,陈德领最终的目的是想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他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习引进先进经验技术,帮助村民学习适用技术,找技术员,帮忙贷款。现在,全村种上了连片桃树100多亩,每亩净收入约有15000元,辣椒制种100多亩,每亩年均收益约有16000元,还有100多亩大棚西瓜、100亩花木苗圃基地和100亩有机青韭基地菜正在规划,初步改变了单一结构传统农业模式。

   三件“宝贝”不离身

  陈德领有三件宝贝:日记本、电动车、布包。在陈德领家中,记者看到了其中两个——布包和日记本。薄薄的棕色布包是用女儿的旧工作服裁缝制成,里有几个夹层,一个大兜的装文件、村民待办的证件、日记本等,小的夹层装着一个小药盒,白色透明的小药盒里有6个小格子,治疗老陈身上几种病的药被分别放进小格子里。像这样的布包,陈德领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以便这个洗了下个换着用,一用就是10多年,没有换过。

  陈德领有写日记的习惯,全村千户家事,无论生老病死、上学打工,还是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都记在本上。 “2009年7月9日,星期四,下雨。早上冒雨到栾寨处理李永家于宝珠闹纠纷一事,一直到夜间下一点才到家。宝珠赔永家医药费四千元,处理纠纷好困难。 ”“2012年10月9日,星期三。上午到大屯为村民办理计生证和干部表格加总支部章。中午发金麦8号麦种,中午饭到晚上才吃。 ”翻开陈德领的日记本才知道,从每天早上5点到晚上11点甚至凌晨1点,他的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为了村里的事务,顾不上吃饭是常有的事。

   临终前仍关心乡村建设

  身患三种疾病,加上常年劳累,老陈终于扛不住了。今年3月7日下午,镇国土所所长孙兴瑞接到陈德领电话,说是有事情要商谈。 16时许,孙兴瑞来到陈德领家,“陈书记坐在轮椅上,精神很不好。我们谈的内容很多,有美好乡村建设,拆迁需要安置的村民、没有安排好的孤寡老人、五保户等。 ”孙兴瑞说。下午5点多,谈话结束了,到晚上10点,老陈就走了。“父亲自从查出了这种病,就从来没有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检查过,每次都是他疼得实在受不了的时候,我帮他预约好了第二天的医生,他前一天晚上才从家坐火车去,第二天一早赶到上海,做完手术或者检查完就火急火燎地赶回来。 ”陈德领的女儿陈红梅说道,“他总是说村里还有很多事情没完成,没时间在医院慢慢休养。 ”

  2003年,老陈被诊断出了糖尿病,之后一直吃药。2009年,老陈又被查出了肝肿瘤,肝部切除了一部分。因为肝病吃的药与糖尿病吃的药有冲突,09年开始,老陈开始自己给自己做胰岛素注射,一天两次,都是自己完成。这两种病还没好转,老陈接着又查出了肺囊肿,在一次丈量宅基地时突然晕倒,医生从他腹中抽出10公斤的水。

  过度的积劳,老陈的病一天天加重,在多方劝说催促下,老陈于2013年再次来到上海东方肝胆医院接受肺部手术,手术很成功,但是需要住院接受3个月的观察治疗。但是老陈却千方百计地想早点回去。伽马刀治疗需要10天一次,他要求一天一次,缠着医生早日出院。医生劝不住他,勉强同意,出院时,医生特别叮嘱他要注意静养,不能过多劳累。然而,2013年6月,老陈刚回到家,就骑车赶到杨屯美好乡村建设现场检查施工情况。

  [1]  [2]  下一页
皖北城际铁路网规划修改?安徽省发改委披露新进展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