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创新培养模式凸显专业特色

22.01.2016  10:41

近年来,安徽医专创新教育教学改革,将人才培养过程融入医药卫生改革、融入医护药执业标准、融入医药文化传承、融入医药或企业工作实际,形成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医护药技工作任务、教学教学环境与用人单位环境、教师与医护药技骨干和技术能手的三个高度统一。  

临床医学专业实施“床边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

临床医学专业将传统“2+1”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院校合作、工学结合的“1+1+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第1年在学校学习基础课,第2年在教学医院学习临床专业课,第三年在实习医院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第2个“1”在医院采用“床边教学”、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边上课边临床见习,进行临床诊疗工作现场观摩。在工学结合培养人才同时,还围绕以农村基层卫生岗位需求,加强学生服务于农村基层卫生院的意识,教学计划中安排学生去乡镇卫生院见习2周,让学生较早熟悉未来的工作岗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率逐年增加,社会和用人单位广泛好评,主管部门及相关专家也给予肯定。

在对比研究中发现,教学改革的学生临床技能的掌握明显高于非教改班学生。在建设的4年里,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每年就业率均在95%以上,农村基层就业率增长至2014年的72%。“面向基层院校合作‘1+1+1’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13年被安徽省教育厅立项为振兴计划教学成果推广项目。2014年,江苏省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成果嫁接,设计了符合江苏省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专业形成了“校-行-企联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护理专业在“安徽省护理学会和校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反复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校-行-企联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与护理学会、医院密切合作,形成联动工作机制,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编写实用教材;培养过程中实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环环相扣,利用校内理实一体化示教室、仿真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实现理论教学-课内实训-临床见习-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等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有机结合。四年的建设,护理专业通过践行“校-行-企联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了校院密切合作,共育护理人才的平台,提高了护理人才的质量及社会认可度。近年来,学生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持续在99%左右,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签约率逐年上升。

自2011年以来,在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高职组)中,护理专业学生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安徽省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高职组)中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1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874项。护理专业毕业生多次荣获 “优秀护士”、“十佳护士” “合肥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杭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个人表彰”、“护理岗位管理先进个人”等荣誉。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构建“双轮实训”、“学训交替” 的人才培养模式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经过多年的摸索,构建并完善了“双轮实训,学训交替” 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第1、2、3学期学生在学校学习职业素质课程、职业岗位基础能力技术课程和部分核心能力课程,期间安排学生到生物制药企业进行专业认知实践1-2周;第4学期在学习部分核心课程的同时,安排2个月在校内外仿真的生物制药实验实训中心完成单元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和职业技能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为第三学年的顶岗实习奠定基础。第三学年安排学生到制药企业及相关行业进行顶岗实习,并完成部分素质模块课程的学习,最终使学生达到职业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特约通讯员: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