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首日】患者凌晨4点来排队 专家门诊号8点挂完

01.04.2015  18:03

从今天起,城市三级公立医院实行门诊限号,除少数科室外,知名专家门诊每半天原则上不超过20号,专家门诊每半天原则上不超过25号;普通门诊稍多,每半天原则上不超过38个号。医院运行情况如何?今天上午记者进行了探访。

现场

诊查费提高,

一些老人不太乐意

今天早上7点20分,记者来到安医大一附院绩溪路门诊,位于该院门诊大楼一楼的几个挂号窗口都排满了人。在一楼大堂和挂号窗口的进出门前,医院方面都贴出了“温馨提示”,提醒就医人员,从当日起诊察费提价,并用表格列明了提价后的诊察费用和专家门诊、知名专家门诊、普通门诊限号人数。不过,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真正意味着什么。

“挂个风湿免疫科”,市民张奶奶一手将就诊卡和病历本递到挂号窗口。挂完号后看了一下挂号单,“以前只要5块钱,现在怎么20块钱了,涨价这么多。” 记者发现,现场嘟哝最多的就是一些中老年人或者常来医院看病的市民。

凌晨从寿县来没挂上号

孙女士一脸着急地找到导诊台,“我们从寿县过来,想挂风湿免疫科徐建华专家的号,现在已经挂不上了,怎么办啊?”

“之前想从网上挂号,但一直操作不好,想着来早点去现场挂。我今天三点钟就从寿县出发,包车过来的,但司机不熟悉路,走错道时间耽误了,7点多才来到医院,想挂号都已经挂不上了。”孙女士告诉记者。

导诊台护士在系统进行了查询,徐建华专家的号确实已经停号,但考虑到外地病人就诊很不容易,所以申请加了一个号。孙女士这才大大舒了一口气。

人物

凌晨4点到医院抢地形

早上7点40分,医院门诊2楼的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候诊区已经坐满了患者,还有不少患者只能靠窗户站着。

祝文斌坐在候诊区,等待着内分泌科专家陈明卫,与其他人的焦急等待相比,她多了一丝淡定,“我凌晨4点就到了,我挂了一号。”

祝文斌今年60多岁,患糖尿病已经20年了。这20年里,她每个月都要来医院复诊,做一些常规检查,请医生调整药量。“昨天看新闻知道医院开始限号了,所以今天凌晨3点多就起床了。我家住在南七,离得还比较近,4点就到医院了。先在挂号机占据有利地形,等到六点半挂号机可以使用时,我就抢到了第一号。”

看诊

老糖友就诊时间6分钟

新规规定,专家门诊每半天原则上不超过25号,每个病人看诊时间不少于10分钟。今天早上,记者跟随一位患者进入诊室体验。

崔铸华今年60岁,也是位老糖友。“我来得很早,还不错挂到了3号。”8点10分,崔铸华进入诊室。

“医生,帮我量个血压,我平时血压有点高。”崔铸华说。在助手量血压的同时,专家陈明卫对患者进行问诊。

“空腹血糖平时多少?”“6.5到6.7。”

“餐后血糖多少?”“8点多到9点多。”

“你的血糖控制得还不错,平时还要多注意运动,控制血糖。3个月到半年还要做一次糖化检查。”

“医生,今天帮我开5支胰岛素。”

…………

记者注意了一下,崔铸华的就诊时间大概6分钟。

医生灵活调整看诊时间

“比平时轻松,跟患者交流的时间长了。”陈明卫表示,给患者的时间长,问诊更细致,对患者也更负责。据介绍,以往他每半天的门诊量有60-70个,“那时候,真是说得嗓子冒烟,没空喝水,更没空上厕所。现在能喝口水了。”

“现在限号以后,原则上只给看25个病人,每个病人看诊时间不少于10分钟。但我觉得这个也应该灵活变通。比如有的老病号来复诊,我对他的情况都非常了解。只需要问问近期情况,看看检查结果,调整下药量,可能只需要几分钟。”陈明卫告诉记者,该看5分钟的看5分钟,该看15分钟的我也会看15分钟。

陈明卫介绍,医院门诊部并未严格执行不超过20号的要求,“医院也会根据情况变通的,在医生服务空余的情况下,会适当加号的。”

探访大医院——

【省立医院】

不少专家门诊号八点挂完

上午8点,省立医院的门诊部内已是人头攒动,挂号窗口前的队伍,排的像是长龙一样。

在电子屏幕上的信息显示,不少科室的专家门诊号已经挂完,特别是骨科、心血管、针灸等,上午、下午的号就已经全部挂完。而普通门诊号,也陆续放出挂完的信息。

随机询问了十多个挂号的人,记者发现,不少人还不知道,从4月1日起,省立医院对普通门诊、专家门诊和知名专家门诊进行限号。

不过,逛了一圈,在省立医院门诊楼内,关于医改限号的宣传标示却随处可见。

根据医改政策,今天起,除少数科室外,知名专家门诊每半天原则上不超过20号,专家门诊每半天原则上不超过25号,普通门诊每半天原则上不超过38号。

在等候区内,没有挂上想要的专家号,从淮北来的周姓男子有些失望。“我妈患有风湿,这几天正好有空,就请假带她过来看看,今天还没挂上。”

他想了想,还是准备去预约专家号,“跑这么远,就是想来看看大医院的知名专家,今天不行,就看明天,明天不行,后天吧。”

或将适当加号增设门诊

从阜阳太和来的孙士明和儿子就比较幸运了。

“我们昨天晚上赶过来的,今天早上七点就来排队了,还好挂上号了。”在外科门口等候区,孙大爷时不时地看着电子显示屏上的叫号信息。

据悉,省立医院目前每日门诊总量在8000人次以上,其中外地患者在四成左右,而他们大多是奔着专家号来的。

“每天早上八点以后,当天的专家号源就全满了。限时限号之后,现场挂当天的号可能性就更小了。”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想挂专家号,最好提前通过电话或者网络预约。

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不少患者习惯性地直接来就诊,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患者的就医压力会增加,省立医院制定了预备方案。

一方面,在满足病患的需求后,而医生又有空余时间的情况下,可适当加号。

另一方面,在高峰期,医院会增设午间门诊及晚间门诊,午间门诊时间为12:00-14:30;晚间门诊时间为18:00-20:30,会让专家拿出更多的时间来,保证患者的就诊质量。

看病时间少则五六分钟

今天上午的省立医院内,除了限号,限时也是一大亮点。根据规定,对于专家门诊,患者平均看病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0分钟,而普通门诊,看病时间不少于6分钟。

在外科门诊就诊处,共有11个门诊室。记者观察了半个多小时,发现患者进去再出来,时间短一些的在五六分钟,长一些的在七八分钟,十分钟以外的还比较少。

在外科门诊部外,刘燕耐心地陪着妈妈等候看诊。“以前,排了好长时间的队才能挂上号,又要在门诊室外等,等了大半天,进去后没两分钟就出来了,总感觉医生看得不认真。”

刘燕老家在六安金寨,妈妈身体不好,去年在省立医院做过手术,定期要回来复查。前些天,得知医改要限时限号的信息,觉得挺好,“医生问得仔细,我们描述得更清楚,病才能看得更准确嘛,这是好事儿。”

不过,就像刘燕说的,对于年轻人来说,可以在网上预约挂号,可是对于不会上网的老年人,还有农村来的患者,挂号可能就更麻烦一些了。

本报记者 黎静

【安徽省儿童医院】

知专号40分钟已所剩无几

上午8时,省儿童医院门诊大厅内排队挂号的人并不多,记者细细一数,只有20多位。正对大门的电子显示屏滚动着医改后挂号收费的变化,预诊台上贴着两张表格,告知病人今天的值班各科室的专家和知名专家姓名,医师周霞告诉记者,这是上班前才贴上的。而在周霞的身后,两块约40英寸的电子显示屏也滚动播放着各科医生的姓名、限号数目、已挂数目和已就诊数目。

8时零5分,三个多月的小患者星星被妈妈和姑姑轮流抱着来到省儿童医院。在门诊大厅分诊台,值班护师周霞简单询问了几句后,建议家长为孩子挂耳鼻喉科。“孩子左耳朵部位有肿块,我向她们介绍了知名专家门诊、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的收费情况,她们选择了专家门诊。”周霞告诉记者。

从4月1日起,这里的知名专家门诊挂号费由40元调整到50元,专家门诊号由5元调整到20元,普通门诊由3元调整到10元。“第一次带孩子来这里看病,跟以前在其他医院看病相比,感觉就是工作人员介绍的稍微详细点。”挂完号在该院门诊部4楼,星星的妈妈告诉记者。

4楼值班主管护师李惠梅向记者介绍,从人流量看,与平时没有什么变化,人数上差不多。记者粗略数了下,该层有四十多名家长带着孩子等待就诊。

8时40分许,记者回到一楼发现,预诊台后面的电子屏上显示,知名专家号已所剩无几,专家号和普通门诊号尚有不少号。其中知名专家内科医生华山的号已挂22位,离25个满号仅剩下3位,其他的知名专家医生号多数也都在18、19位,最少的也有15位。

药价“悄悄”下调居民没感觉

相对于挂号的紧俏,家长们对药品“零差率”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等方面的感受并不太深。

8:45,在取药窗口,一位孩子家长李先生告诉记者,孩子发烧感冒,拿了112元的药。“比以前有没有便宜暂时我还没有时间去详细地算,另外原来的价格我也不了解,回去后再好好看看。”但药价确实是在“悄悄”下调。省立儿童医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院药品加成全部取消。

根据电子屏幕上的显示,该院药品以“零差率”向患者出售。以一款“三九感冒灵”为例,进价为9.6元,医院售价也是9.6元。不过,记者在取药窗口询问了约10位居民,多数称知道降价,但降多少还不知道。 本报记者 李京鹏

算药价——

慢性病 患者花费相差不大

医院诊查费提高,药品价格有所降低,患者的花费会不会减少?记者发现,对慢性病患者来说,前后花费相差并不大。

早上,记者在安医一附院跟随病人崔铸华去药房拿药,发票上显示,崔铸华开了两种药,一种是阿卡波糖片三盒,133.5元,精蛋白5支,279.5元,一共花费413元。医保统筹支付321.45元,崔铸华自费91.55元。

“以前开同样的药,我自费100多点,算上挂号费20元,其实相差不了几块钱。”

看小病 到大医院不划算

今天早上,市民刘先生来医院拔智齿,挂了专家门诊,医生为其做了高位阻生牙拔除术,并开了60元消炎药。

记者算了一下,刘先生一共花费了233元。专家门诊诊察费20元+手术费162元+药51元=233元。

据悉,在基层医院就诊,只需要花费184元。挂号4元+手术费120元+药60元=184元。

看疑难杂症 花费少了

王大爷经常腿疼,今天儿子带着他到安医大一附院就诊,提前从网上预约了骨科知名专家号,由于病情较为复杂,医生建议他做核磁共振增强扫描才能确诊,并开了口服镇痛药。

王大爷一共花费了497元,知名专家诊察费50元+核磁共振396元+口服药51元=497元。

而医改前却要花上540元,挂号费40元+核磁共振440元+口服药60元=54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