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讲情面的狱政科长张雄志[安徽法制报]

29.11.2014  18:44

千头事,万头事,监管安全不能出事”。在监狱系统,这句话被奉为圭臬。那么,如何确保监管工作不出事?除了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外,更需要一位不讲情面、敢于直言的“黑脸包公”来秉公执行。淝河监狱狱政管理科科长张雄志,就是这样的一位“黑脸包公”。

正是有了这样一位遇事爱较真的科长,使监狱取得连续近10年安全稳定无事故的佳绩,这正好也是他在监管改造岗位上的第10个年头。正所谓“十年磨一剑”,这位在基层岗位上历练成长的专家型民警,于近日收获了一项殊荣,他被司法部评为全国监狱劳教(戒毒)场所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表现突出个人。

公正无私的“风向标

他前一分钟可能和你在一起吃饭,谈天说地,欢声笑语,后一分钟有可能就‘翻脸不认人’。”同事晏国福戏谑地说道。在淝河监狱,张雄志是出了名的最“不讲情面”的人,在监督检查安全制度落实过程中,遇到整改不到位的,即便是平时再要好的朋友,他也会当场指出,还在大会小会上给你“难堪”,三天两头盯着你,直到问题整改到位为止。

去年3月的一天中午,张雄志按惯例去检查现场。当时正值服刑人员开饭时间,根据监狱的管理制度,应该有两名值班民警在场监督,却只有一名民警。张雄志立马火冒三丈,当即找到该监区领导,“今天安排值班的另一名民警到哪去了?怎么不在现场?”一连串发问让对方很紧张,赶紧叫来了另一名值班民警。原来,这位民警是一位新来的同志,对监管安全认识不够,自己临时有事要处理,却没有向领导汇报。张雄志当着其领导的面,言辞犀利地指出其行为的不当之处。年轻民警很不好意思,事后有一段时间见到张雄志,都低下头避过去。“后来,他和我说,那顿骂其实很受用,让他认识到批评是一种保护。 ”张雄志说。

晏国福曾私下里劝过张雄志,不要因为工作得罪了同事,可张雄志却说:“己身不正,何以正人?只要我们的出发点是为了工作,就不怕别人非议。

监管安全的“主心骨

淝河监狱作为全省监狱系统“四重一艾”集中收治基地,改造对象从男犯到女犯,从短刑犯到无期、死缓,以及限减罪犯,从多进宫罪犯到同案犯,从小到17岁大到80岁服刑人员,各种类型都有,加之精神病、艾滋病、肺结核、肝炎等“高危”病犯高达60%以上,监管安全形势严峻,管理难度大。

顶着无形的压力,张雄志常常无法睡个安稳觉。无论是周末休息,还是节假日,本不在值班的张雄志常常进入监区进行突击检查,一双锐利的眼睛不放过任何细节。曾经有一次,张雄志就发现服刑人员私藏的违禁品。久而久之,服刑人员对张雄志都忌惮三分,再不敢抱有侥幸心理。

正是“安全为先”的思想在张雄志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他不断创新管理,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病犯管理思路。他从病犯病种、病情分类管理模式和风险评估入手,采取分开关押、调配分级、区别对待的管理措施,对精神病犯进行风险评估,依据风险类型和程度分别落实“ABCD”不同等级的包夹监控管理措施;针对艾滋病病犯制定“执法从严、生活从宽、治疗从精、护理从细”的“一严一宽一精一细”的管理模式。

领导说,有张雄志在,监管安全让人放心;同事说,有张雄志在,我们感觉有主心骨。

攻坚克难的“排头兵

由于淝河监狱的特殊性,如何处理医患矛盾也成为近年来困扰监狱民警的一大难题。相比较社会医院,监狱医院采取的多为封闭式治疗,病犯家属更容易产生猜疑心理。每当有误解产生,张雄志就遵循客观公正原则,与病犯家属充分沟通,并巧妙化解矛盾。

2010年8月,病犯吕某因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死亡,其家属得知噩耗后,心理上无法接受,不顾服刑人员病亡善后处置的法定程序,到监狱办公场所多次哭闹,造成不良影响。张雄志带领的善后处理小组,没有简单粗暴地回绝病犯家属,而是耐心细致地宣传相关法律规定和程序。在张雄志出示的大量病历以及鉴定材料面前,病犯亲属逐渐冷静下来,表示愿意通过法定程序善后处理。

经此一事,张雄志开始注重建立起与病犯家属的对话机制,使病犯及其家属与监狱的医生民警在治疗过程中达成共识,减少矛盾的产生。“同事们都喊我‘老管教’,可我觉得,在管教这条路上,我永远是新人。”这既是张雄志执着于监狱事业的坚定信念,也是他持续追求卓越的不竭动力。尤仁祥  本报记者周莹莹

稿件来源:2014年11月28日安徽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