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城保“圩”战:不能因为我一家的厨房 害了一圩人

09.07.2016  20:12

  7月7日晚上6时,含山县林头镇义城圩高周段,村民高先红家门口的圩埂突然有坍塌的迹象,必须立即打桩、下外障,而高家的厨房明显有点碍事,防汛指挥部的专家和工作人员正在商量怎么避开,高先红的妻子刘祥英大声地说:“没有什么商量的,我把厨房拆掉就是了。”说到做到,高先红、刘祥英把能用的锅碗瓢盆和饭桌迅速搬了出来,紧接着拆门、下瓦,很快“”的一声,厨房轰然倒地。大家立即忙碌起来,到8日早晨7时,当太阳露出笑脸的时候,高周段的抢险终于完成,义城圩迎来了超保证水位的第8个抢险日。

  8日上午,高先红、刘祥英夫妇正在将家中的一些东西搬到高处,说起昨天晚上的主动拆厨房,刘祥英还是快人快语:“厨房拆了以后还能再盖,圩破了家就没有了。不能因为我一家的厨房,害了一圩人。

  义城圩是含山县林头镇的又一个万亩大圩口,圩内有3个村民组5000多人口。6月30日,暴雨倾盆,雨就像从天上倒下来一样。从7月1日起,义城圩的水位就超过了保证水位,并且不断抬升。一开始,县镇干部和村民一道按照以往的防汛惯例查险,但是,很快,原有的堤岸已经挡不住洪水不断上涨的势头,“加堤埂”,一声令下,全圩总发动,总长13公里的义城圩上出现了2.5公里长的人工堤埂,并且越加越高,第一层、第二层......,到8日早晨,最高处已经加到第六层,形成1米多高的“挡水长城”。

  7月1日傍晚,67岁的许村村民张仁福就听到村主任高学平在大声喊抢险,他立即冒雨跑到郑湾段,看见那里险情严重,他一把脱下上衣和拖鞋,跳入水中,帮助打桩队固定木桩,潜入水中找渗漏点,并用脚一次次踩实。就这样,一直干到7月2日深夜3时,上岸后,张仁福全身发烫,这时人们才知道他已经感冒几天还没有好。

  如果说张仁福是土生土长的义城人,对大圩有感情,无为县牛渡镇人李祖保、李应东则是“外人”,但是义城圩防汛他们没有含糊,4次下外障,每次都有他们的身影。7日晚上,他俩负责打桩,由于下面许多石头,桩非常难打,7米长的杉木树插入水中往下打,刚开始还好,越到后面越难打,李祖保、李应东等人轮换着干,到了早上,年轻点的李应东已经累得直不起腰来。

  2015年李祖保、李应东来到义城村养藕,承包了100亩水面,今年莲藕长势喜人,但是目前已经在水里淹没了7天,估计莲藕全部淹死了。李祖保说:“我们和村里签订了10年合同,今年才是第二年,虽然这2年投入打了水漂,只要圩不破,我还可以干8年呢。

  “8天8夜了,我们还在坚持。”采访时,含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县公安局局长宋金成坚定地说。虽然每天睡觉时间只有2个小时不到,但是他依然精神矍铄。“现在睡觉少,以后可以补回来。如果圩不在了,我们都睡不好觉了。

  “义城”两字如果拆开说,包含有情有义、众志成城的意思。高先红夫妇主动拆厨房是义;张仁福带病连夜奋战也是义;“外人”李祖保、李应东挺身而出抢险救灾更是义。在义城圩面临一个个重大险情时,全社会的支持让义城圩挺起了“腰杆”。

  7月2日,正在林头镇境内参与商合杭高铁施工的上海工程局、安徽省交通建设集团、中国交通第二航务工程局等单位来了80多名施工人员,他们连续奋战2个昼夜,抵御并战胜了第一拨洪峰。

  7月4日,市军分区和含山县人武部从花山区、雨山区以及县内仙踪、昭关、环峰等地抽调360人次的民兵应急分队前来增援。

  7月7日凌晨,正在险情最严重的时候,第一集团军某旅100名战士如“天兵天将”,火速驰援,将“张牙舞爪”的洪水再一次挡在家园的外面。

  今年70岁的王守群先后经历义城圩1983年、1991年2次破圩,她说现在的水位比1991年高了将近1米,但是圩还在、家还在,非常不容易,今年她还是第一次在家门口看到解放军在抢险。她感慨地说:“今年水这么大,庄稼估计没有什么收成,我没有怨言。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圩要保住,让我们好歹有个家。

  而这就是每天近千名参与抢险的党员、干部、官兵、群众的共同心声。

  义城保“”战,正在继续。(田斌锋 高美玲)

安徽全力迎战汛情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田斌锋 高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