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微商平台半年"上市" 记者调查属于"Q板挂牌"

13.03.2016  03:32

  在普通消费者眼里,“上市公司”头顶规模、利润和行业领军的光环。那么,成为一家所谓“上市公司”究竟由多难?一些积淀深厚、如雷贯耳的企业卧薪尝胆十年、反复借壳易主,尚且折戟IPO;但却有一部分企业,刚刚成立就以宣称“上市成功”,并以此为噱头借势营销。后者究竟有何秘诀?

   微商平台开张半年“上市”

  最近,一家名为“微赢生物科技”的公司出现在了不少人的微信朋友圈中,虽然冠名“生物科技”,但实际上就是一家从事微商的平台。“微赢生物”以“国内第一家挂牌上市的微商企业”自居,官网这样描述:“2015年5月25日,公司在上海隆重挂牌上市”。该公司还在官网上称“2016年实现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经记者查证:该公司于2014年12月刚刚成立,注册地为“合肥市庐阳区财富广场二期B栋604室”,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去Q板挂个牌三个月搞定

  记者发现,在人们熟知的沪深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中,并无任何“微赢科技”的身影。实际上,该公司口中的“上市”,指的是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的“中小企业股权报价系统”中“挂牌”,这就是市场上俗称的“Q板挂牌”。上述两种表述,差距十分巨大。省内一家保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人们熟知的沪深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之外,企业在其他任何‘板’挂牌,严格来说都不能称之为上市。”市场上从事“Q板挂牌”的中介公司数量巨大,不少机构都打出“100%成功率,不成功全额退款”的招牌。在几乎所有中介公司的价目表上,对于辅导一家企业“Q板挂牌”的费用仅仅在“30000元到35000元之间”,而时间仅仅需要“三个月左右”。

   Q板挂牌企业已达8118家

  据悉,中国的资本市场是有区分的,按上市要求的严格程度分为: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统称老三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系统(新三板)、区域股权市场(俗称四板)。从挂牌企业的数量可以一窥各类板的“含金量”。仅上海一地,其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的数据就显示:目前全国在其Q板挂牌的企业数量已经高达8118家;而在全国范围内,新三板企业挂牌企业在最近两年内的扩容已经逼近6000家。

来源: 中安在线-安徽商报     作者: 梁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