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会”为契机争做复合型审计人才

09.10.2015  17:39

  随着政府的各种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日益关注,目前国家审计的职能出现了多元化发展趋势,各种新兴审计内容不断出现,如绩效审计、资源环境审计等。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熟稔审计知识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学识,深入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金融学知识、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等,构建以专业知识为基础、拓展知识为直线的“T型”知识结构体系。从审计的工作内容和性质来说,各种知识储备和能力要求核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会查”。 对于一个审计人来说,会查不仅包括查财务账,查基本建设程序,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更包括查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查公共资金、国有资产、资源的管理和安全状况,查政策措施的具体部署、执行、效果等情况。会查才能发现和揭示被审计对象的关键问题所在,这是审计干部履职尽责的重要前提和基础。2013年的政府性债务审计要求5.4万名审计人员“见人、见账、见物,逐笔、逐项审核”这就充分考验了审计人员“会查”这个基本功。只有会查才能有剥丝抽茧得出准确而详实的数据,为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会查”要求我们练就火眼金睛的能力,在八项规定深入人心的今天,对于我们每个审计人员来说,培训学习就是我们最好的“福利”。省厅和市局针对不同业务部门也常年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培训和学习,就拿我自己来说,参加工作以来接受了各种培训:入职培训学习了基本的财经税法方面的知识,提高了自己查财务帐的能力,直接为之后顺利通过审计师考试奠定了基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培训,提高了自己查基本建设程序的能力,为后来顺利通过国家注册二级建造师考试奠定了基础;计算机中级培训,提高了自己计算机审计的能力。可以说我从一个审计新手到工作愈发的得心应手,离不开各种培训和学习,离不开前辈们的专业指导,更离不开组织提供的学习机会。

二是“会写”。 新时期的审计人不仅要会写审计报告、审计信息、专题报告、调查报告等审计专业文书,更要会写工作动态、工作总结、经验介绍、宣传稿件等看似与具体审计工作关系不大的材料。虽然这些材料与具体的审计工作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却是审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营造一种廉洁、和谐、奉献、奋进的审计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并改变我们每个审计人。积极向上的审计文化,富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可以形成一种正确的舆论导向,帮助审计人员建立良好的工作心态,推进审计事业健康发展。对于个人来说,借助文字把工作中点滴的思考记录下来,可以梳理思路,提高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一些有价值的审计报告和审计信息更可以让审计成果得到广泛运用,让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发挥更大的意义。

市审计局坚持给年轻审计干部压担子,尽量安排年轻的同志担任项目主审,撰写审计报告。为尽快提升年轻审计人员审计报告撰写水平,每份审计报告都要经过审计组长复核,审理审核,业务会议讨论,局长办公会审定。针对报告的结构和行文分析不足,查摆原因,帮助年轻的审计干部总结提高。同时市局还结合年初制定的审计信息任务数,举办各种形式的征文、论坛,鼓励青年干部勤于归纳总结审计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多写、多投,着力提升“会写”的能力,帮助年轻人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帮助年轻人尽快成长。

三是“会讲”。 审计不仅要与冷冰冰的帐目打交道,更要与活生生的审计对象打交道,这就要求我们面对被审计单位要使自己所讲的话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要到达“会讲”的要求,首先应熟练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对问题定性准确、文理严谨、有法可依。其次在说话态度上,要尊重对方,以服务的心态抓好监督,做好解释说明,以理服人。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注重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知识,提高逻辑思维、心理素质、语言表达等各个方面的能力。

审计干部讲话要注意时机、背景、大的环境和形势是否合适,还要注意讲话的火候和分寸是否得当,这是一个审计干部政治成熟的表现。只有借助“”的艺术,把“大道理”变成“大实话”,才能通过自己的讲话营造出和谐审计的氛围,顺利推进具体的审计工作。我们年轻的审计人员往往会干事、能干事但是却缺乏表达自己的机会和能力,所以我们一定要善于利用组织提供的机会积极借助道德讲堂、演讲比赛等活动,有意的锻炼自己当众说话的能力,自我加压,尽快成长。

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的提高,社会急切呼吁复合型审计人才的诞生,复合型审计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三会”已经逐渐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变成审计人员尽职履责的最低要求,如果不想被时代抛弃,我们每个审计人必须现在开始就行动起来,以“三会”为契机争做复合型审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