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县探索创建“一平台两中心” 为群众办好事

16.12.2014  09:04

  去年以来,郎溪县探索创建“一平台两中心”(即乡村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政务代办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深化乡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步路”问题。日前,省委组织部专门对这一创新做法和经验进行调研和总结。

  从“一根针”到“一张网”

  如何实现“上面千条线”与“基层一张网”间的有机衔接?

  ——群众家门口的“信息化”,有效整合了庞杂繁复的信息资源。

  “有了这个‘大水缸’,开春种田就要省心多了。 ”12月14日,看着即将修建好的当家塘坝,郎溪县十字镇施吴村镇兵村民组的村民开心起来。因年久失修,塘坝渗漏严重,村民们年年缺水难有好收成。如今,这一投资10余万元的塘坝扩建工程,将解决施吴村3个村民组500多亩农田的灌溉问题。而说起这一变化,村党总支书记黄华宝说,“乡村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帮了大忙。

  今年上半年,村干部将村民普遍反映的修建塘坝诉求,登记到村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民情日记栏里,向镇里反映此事。没过几天,镇里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就来到现场调查,把该塘坝确定为2014年镇“八小水利工程”项目,今年冬天就通过项目资金扶持进行兴修。

  如今,在郎溪各乡村,给黄华宝等广大村干部工作带来便捷高效的,是郎溪县去年成功研发的“乡村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软件。“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千头万绪的工作都要靠党组织来穿针引线、落地生根。如何有效整合庞杂繁复的信息资源,既为群众办好事、又让群众好办事?如今,这一平台以全村人口数据库为基础,“数据一次采集,信息多方共享”,基本实现了村级事务的信息化全覆盖。乡村干部通过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以全面准确掌握村级人口、党员、农业补贴、低保、助残、计生等信息,及时向群众提供就业、劳动和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医疗卫生等全方位信息服务,还可以把村里的各项工作、村民的各种诉求,通过平台及时反映到镇里,做到了信息的上传下达。

  郎溪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向阳介绍,目前,全县投入60万元资金,完成96个村(社区)光纤接入,顺利实现平台建设村级“全覆盖”,全县34万人口共10.7万个家庭档案已经全部纳入平台。全县近500名村干部经过培训,基本掌握了平台操作方法。同时,出台《督查考核机制》等9项制度,从系统安全、民情日志、入户走访、信息发布等方面进行规范。

  “乡村干部根据平台内服务对象的不同情况、不同需求,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服务。 ”郎溪县委书记邵建华说,平台的应用实现了传统、粗放的管理模式向精细、个性的服务方式的转变,有效改变了以往乡村干部信息不对称、工作不同步的现象,实现了乡村干部之间信息共享、工作联动,增强了工作合力,提升了工作效率。

  由“全程代理”向“直接办理”

  如何解决群众办事难、难办事问题?

  ——百姓身边的“办事处”,及时满足群众最现实的服务需求。

  70岁的郎溪县建平镇金牛村村民淳清来,腿脚不利索,也不会骑车。以前交电费都要步行到5里路之外的供电公司,来回花了大半天时间,极其不方便。 “现在不管是交电费话费这样的小事,还是大病报销这样的大事,村民只要跑一趟村委就能办成,省时省力又省心。 ”说起现在到村里办事,淳清来一个劲地称赞。

  在全面建成综合服务平台基础上,郎溪县依托村级一站式为民服务中心,普遍推进乡村政务代办中心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构建了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拓宽服务项目,赢得了群众“点赞”叫好。

  同样,信息化、网络化也让村干部为民办事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在村里工作十多年,黄华宝对此体会深刻。 “比如,以前每到收养老保险费时,全村3000多口人,各村民组长都要挨家挨户上门提醒,光是跑上一圈,就得花上不少天的时间,而且一旦碰上参保村民外出,事情很容易就耽搁了。 ”现在情形大不相同,黄华宝只要在办公室里点点鼠标,就能通过网格化平台发送手机短信提醒村民们及时缴费。

  而以往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中,“村干部为了一件代办事项多次跑乡镇、跑县城”的局面也得以彻底改变,真正实现了由“全程代理”向“直接办理”的转变。

  “政务代办中心办理项目包括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等5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便民服务中心办理信件收寄、水电通讯缴费、机票车票代售等10多项便民服务事项。 ”陈向阳介绍,在村级一站式为民服务中心配备电脑、高拍仪等设备,开发“行政审批村级代办系统”和“中国邮政便民服务站”两套系统,实现县、乡、村三级联网。凡属乡村政务代办中心可以直接办理的事项,或是协助群众办理及咨询服务类事项,均能实现即时办结或承诺时间办结。对需要办理行政审批事项的,采取“村级代办员预受理、资料网上转递,审批部门网上审批、制证发证,代办员到审批窗口核对领证,申请人直接到乡村政务代办中心取证”的快速模式办理。

  “一平台两中心”建设以来,实现了群众“办事不出村”。目前,全县累计为基层群众提供各类政务和便民服务18000余件次,按时办结率100%。

  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

  如何实现党群干群关系零距离?

  ——以联系服务群众的“新常态”,推动问题在一线发现、困难在一线解决。

  12月1日下午,建平镇中港社区第十一网格长桑杨和接到了一个电话,家住中港新村的丁祖凤着急火燎地说:“我家楼上的雨水管道破了,楼顶的水渗到了我家墙面,你们快来帮我修修。 ”接到电话后,桑杨和立即喊上同事赶到丁祖凤家。由于外墙面渗水共涉及到该单元六层住户,桑杨和挨家挨户协调,不在家的就电话联系,最后大家都同意平均支付维修费。第二天上午,维修工就上门开始维修。现在在郎溪各个村,很多居民都和丁祖凤一样,有着这样一张网格化服务爱心联系卡。每张卡上都有居民所在“网格”的网格长姓名和联系电话,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最便捷的服务。

  依托乡村综合管理平台,郎溪建立村级事务网格化管理机制,将全县96个村(社区)划分为636个网格,实行村干部责任包干,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每个网格片区内,建立由村民小组长、党员中心户、老党员、村民代表、无职党员和党员志愿者组成的民情信息员队伍,信息员通过走访群众,重点掌握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琐事、小事”。同时,为每个家庭建立发展档案,做到思想动态、就业状况、劳动技能、收入支出、迫切需求“五清楚”,使群众的诉求有人听、困难有人帮。

  围绕方便群众办事、收集民情民意、化解基层矛盾、促进农村发展,全县各村普遍建立民情联系卡制度,开好党群联系“直通车”。 “目前,全县村干部共制作发放5万余张《民情联系卡》,卡上注明村干部姓名、职务、包片区域、具体服务事项和联系电话,发放到辖区内每个村民、个体工商户和各类社会组织,提供24小时电话咨询及办理服务。 ”陈向阳介绍,这解决了群众“找谁办事”的问题,真正做到了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排除、困难在一线解决,有力推动了基层党组织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一平台两中心’的建设,实现‘上面千条线’与‘基层一张网’之间的有机衔接,定格、定人、定责的管理,让服务零距离这一目标得以真正实现。 ”宣城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彭少鸣介绍,今年7月,宣城市在郎溪召开加强乡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现场会,向全市省级美好乡村中心村推广“一平台两中心”建设。

延伸阅读:
  • 郎溪:“一平台两中心”服务到家  12月05日
  • 标签:一平台两中心 分享到:  编辑: 毛书兵
    皖北城际铁路网规划修改?安徽省发改委披露新进展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