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薛家洼229名渔民告别“水上漂”生活

31.05.2019  22:26

  中安在线讯 据皖江在线报道, 5月30日中午11点半,雨后的江边空气清新,薛家洼地区最后一艘渔船被缓缓拖离江边,等待下一步的拆解。至此,率先打响全市渔民退捕转产攻坚战的薛家洼地区,已按照时间节点全面完成退捕转产任务,57户229名渔民全部上岸,59艘渔船全部拆解,昔日的喧嚣渔港,今朝变一江碧水。

   理解支持全部渔民“搬上岸

  时针拨回前一天,5月29日上午10点,在炽热的阳光下,最后一批渔船集聚薛家洼码头搬家上岸。搬家公司和渔政人员在甲板上穿梭,来回搬运家什,起重机将铁锚、铁罐、柴油机等重物吊起运输至岸上,小货车满载渔民家当驶出江堤……现场人声鼎沸、机械嘈杂。

  仅仅过了一天,场景已天差地别。

  30日,浩浩荡荡的搬家结束,连成片的渔船已无踪影,江边正在安排人员清理散乱废弃的渔具、渔篷和家具等,江面空旷清朗、滩涂绿意葱茏。渔民大多已经上岸回到了新家安居,仅有少数人还在江堤上收拾着。提及上岸,他们表示虽有不舍,但仍理解支持, “长江就像我们家一样亲,我们也想这个家变好。

  “薛家洼常年集聚渔船中有32艘属花山区管辖,占总数一半以上。”花山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局长潘贵龙介绍说,经过一个多月逐船逐户的政策宣传和沟通交流,全部渔民签订退捕转产协议。近几日,花山区以“政府买单”形式,安排150余名搬家公司工作人员帮助渔民搬家安置。据悉,5月 31日水面漂浮物和剩余废弃物将全部清理完毕。

  齐心协力攻克退捕“桥头堡

  近几年,在长江经济带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过程中,鼓励渔民上岸,一方面是保护珍贵的渔业资源,另一方面更是要帮助渔民从根本上转变生活生产方式。

  5月份,根据全市“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方 案,我市 出台《渔民 退捕 转产 实施 方案》。自今年7月1日起,我市长江干流、支流水系、石臼湖等为禁止捕捞水域,实行常年禁捕,对上述区域渔民实施退捕转产转业。作为长江干流最集中的渔民、渔船聚集地,薛家洼地区最先打响退捕转产攻坚战。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市“三大一强”指挥部和市退捕转产工作领导小组的指挥和调度下,薛家洼渔民退捕转产工作稳步开展。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渔户户籍所在地县区负责其退捕转产工作,有序开展摸底排查、政策宣传、协议签订、资金发放、渔船拆解、社会保障等工作。

  5月下旬,薛家洼渔民协议全部签订完毕,截至昨日,59艘渔船全部拆解完毕,57户229名渔民全部上岸,全市渔民退捕转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长江干流、支流的渔民退捕转产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中,截至目前,全市共签订渔船拆解协议340份,占总数的24.16%。

   以人为本安置保障“护一程

  据了解,下一步,我市将在6月底前完成长江干流全部渔船拆解,8月底前力争完成市域内全部渔船拆解。为解决渔民上岸的后顾之忧,全市各级政府及相关载体单位全力做好渔民上岸保障工作,在安置措施上“拉一把”,在统筹保障上“护一程”,使渔民顺利上岸、安心上岸。

  在渔民退捕转产工作中,我市农业农村等部门严格执行渔船拆解补偿政策,根据渔船的船长、材质、船龄、功率等因素,给予渔民不同标准的补助金额。落实优厚的社会保障政策,依据法律法规为渔民购买养老保险、办理低保、提供过渡性补助,积极开展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子女就学等保障措施。

  各县区在帮助渔民实现岸上有房、加强社会保障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其转变生产生活方式,通过提供公益性岗位、技能培训等渠道全力扶助他们再就业和创业,尽力让上岸渔民留得住、过得好,从而彻底告别靠水谋生、看天吃饭的传统生活方式。( 记者季晨辰)

聚山纳川 一马当先—马鞍山

原标题:薛家洼229名渔民告别“水上漂”生活